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终点读数时无气泡,测定的结果偏大
B.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定
D.滴定时两眼应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分析 A.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终点读数时无气泡,则消耗V(NaOH)偏大;
B.锥形瓶不能润洗;
C.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溶液为无色,滴定后溶液变为红色;
D.滴定时眼睛观察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

解答 解:A.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终点读数时无气泡,则消耗V(NaOH)偏大,由c(HCl)=$\frac{c(NaOH)V(NaOH)}{V(HCl)}$可知,测定的结果偏大,故A正确;
B.锥形瓶不能润洗,而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消耗V(NaOH)偏大,由c(HCl)=$\frac{c(NaOH)V(NaOH)}{V(HCl)}$可知,测定的结果偏大,故B错误;
C.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溶液为无色,滴定后溶液变为红色,则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且30s不变色时停止滴定,故C错误;
D.滴定时眼睛观察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以判断滴定终点,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中和滴定,为高频考点,把握滴定原理、实验操作、误差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滴定终点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的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H<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B.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升高温度,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从Mg(OH)2悬浊液中分离出Mg(OH)2
B.
除去HCl中的SO2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排水法收集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硫、氮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Ⅰ.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的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危害在于ACD (填标号).
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
C.造成酸雨            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2)在含Cu+离子的酶的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NO2-)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NO2-+2H+═Cu2++NO↑+H2O.
(3)已知NH3和Cl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NH4Cl.现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下浓氨水,至不再反应为止;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待恢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试管内液面上升至三分之二处.
①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NH3+3Cl2═N2+6NH4Cl.
②试管中发生的反应表明氨气具有bc(填标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热不稳定性

Ⅱ.(1)室温下,0.1mol/L的硫化钠溶液和0.1mol.L的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的是硫化钠溶液.
已知:H2S:K1=1.3×10-7           K2=7.1×10-15
H2CO3:K1=4.3×10-7          K2=5.6×10-11
(2)废印刷电路板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改用H2O2和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既达到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H++H2O2=Cu2++2H2O.
(3)用图2实验装置可以证明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A、B、C所代表的物质为:AH2SO4,BNaHCO3(或Na2CO3),CNa2Si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g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C.常温常压下,48氧气和臭氧(O3)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苯的同系物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D.酯类和醇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则40g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57.3KJ
B.已知C(s)+O2(g)=CO2(g)△H1 C(s)+$\frac{1}{2}{O_2}$(g)=CO(g)△H2 则△H1<△H2
C.已知H2(g)+Cl2(g)=2HCl,△H=-184.6KJ/mol,则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D.已知P(白磷,s)=P(红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
B.将纳米材料(微粒直径是1nm-100nm)分散到分散剂中得到的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
C.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氢氧化铁固体溶于沸水中继续煮沸
D.浊液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
A.NaHCO3B.AgBrC.AgClD.HC1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