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Ⅰ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 | |
B. | 可用FeCl3溶液鉴别有机物Ⅱ和Ⅲ | |
C. | Ⅱ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可能共面 | |
D. | 1mol产物Ⅲ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Br2 的物质的量为1.5mol |
分析 A.I中含有酚羟基,易被空气氧化;
B.含有酚羟基的物质能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Ⅱ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羰基,结合苯、乙烯和甲醛的结构判断;
D.Ⅲ中含有酚羟基,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解答 解:A.I中含有酚羟基,具有酚的性质,性质不稳定,极易被空气氧化,所以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故A正确;
B.Ⅲ含有酚羟基,可发生显色反应,可用FeCl3溶液鉴别有机物Ⅱ和Ⅲ,故B正确;
C.Ⅱ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羰基,具有苯、乙烯和甲醛的平面结构特点,则Ⅱ中所有原子均有可能共面,故C错误;
D.Ⅲ中含有酚羟基,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产物III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Br2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侧重考查酚、烯烃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SO42-)>c(NH4+)>c(Fe2+)>c(H+)>c(OH-) | B. | c(H+)=c(OH-)+c(NH3•H2O) | ||
C. | c(SO42-)+c(OH-)=c(NH4+)+c(Fe2+)+c(H+) | D. | c(NH3•H2O)+c(NH4+)=0.1 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问题 |
1.从U型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型管右端 | / |
2.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型管右端,观察现象 | U型管右端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蓝色 |
3.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胶塞,观察实验现象 | 现象是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中的压强大于B中的压强 | |
B. | A中的SO2浓度小于B中SO2浓度 | |
C. | A中的SO3浓度小于B中SO3浓度 | |
D. | 将A改为可移动的活塞,达平衡时,A 停在0左侧0.5 处,则B可能停在0右侧3.2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2的电子式:![]() | |
B. | CS2分子的结构式:S═C═S | |
C. | S2-的结构示意图:![]() | |
D. | 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_{8}^{14}$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提纯液体混合物常用重结晶法 | |
B. | 蒸馏时应调整温度计的水银球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 |
C. |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操作 | |
D. | 常用质谱法进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