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图1表示在一定的温度下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2NH3(g)?N2(g)+3H2(g)△H=-92kJ•mol-1
B.图2中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0.045mol•L-1•min-1,从11min起其它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d
C.图3中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
D.图3中T1和T2表示温度,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K2,则:T1>T2,K1>K2

分析 A、吸热反应中△H>0;
B、根据v=$\frac{△n}{V△t}$计算反应速率;当缩小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增大,导致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据此分析氮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C、温度相同时,氮气一定时,氮气的转化率与氢气的物质的量有关,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大,氮气的转化率越大;
D、温度越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

解答 解:A、由图1知,氮气和氢气的能量大于氨气的能量,所以由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是放热反应,由氨气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是吸热反应,即△H>0,故A错误;
B、v(N2)=$\frac{△n}{V△t}$=$\frac{0.6mol-0.3mol}{2L×10min}$=0.015mol•L-1•min-1,v(H2)=3v(N2)=0.045mol•L-1•min-1;当缩小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增大,导致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曲线d符合,故B正确;
C、相同温度下,一定氮气时,氢气的浓度越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氮气的转化率越大,所以图3中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c点,故C错误;
D、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它条件相同时,当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氨气的含量减少,所以T2>T1;温度越高,氨气的含量越少,所以平衡常数越小,即K1>K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A,注意图象1和A选项中的反应方程式方向正好相反,导致反应热符号相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和B(g),发生反应A(g)+B(g)?2C(g)+D(s),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A)n(B)n(C)
7004.01.01.80
8001.04.01.60
8002.02.0a
9001.01.0b
A.实验①中,若10min达到平衡,则v(D)=9.0×10-2mol/(L•min)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2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4,7-二甲基香豆素(熔点:132.6℃)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由间-甲苯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图1,实验装置图如图2:

图1

图2
主要实验步骤:
步骤1:向装置a中加入60mL浓硫酸,并冷却至0℃以下,搅拌下滴入间-甲苯酚30mL(0.29mol)和乙酰乙酸乙酯26.4mL (0.21mol)的混合物.
步骤2:保持在10℃下,搅拌12h,反应完全后,将其倒入冰水混合物中,然后抽滤、水洗得粗产品.
步骤3:粗产品用乙醇溶解并重结晶,得白色针状晶体并烘干,称得产品质量为33.0g.
(1)图中仪器名称:a三颈烧瓶.
(2)简述装置b中将活塞上下部分连通的目的平衡上下气压,使漏斗中液体顺利流下.
(3)浓H2SO4需要冷却至0℃以下的原因是防止浓H2SO4将有机物氧化或炭化.
(4)反应需要搅拌12h,其原因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提高反应产率.
(5)本次实验产率为90.3%.
(6)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H2OH+CH3CO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填药品名称)收集粗产品,用分液(填操作名称)的方法把粗产品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Fe与0.5 molCl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B.常温常压下,19 g D3O+含有10 NA个电子
C.室温时,0.1 mol/L Na2CO3溶液中所含Na+数为0.2NA
D.25℃时,1 L pH=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的数目为0.01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现有前四周期六种元素X、Y、Z、E、F、G,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除G外,其它五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X、Y、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燃料.取F的化合物做焰色反应实验,其焰色呈黄色,G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GE是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G原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Y、Z、E、F、G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用元素符号表示).
(2)X、Y、Z形成3原子分子M,每个原子价层电子均达到稳定结构.M分子的结构式为H-C≡N.1molM含π键数目为2×6.02×1023或2NA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ESPR)推测:ZE2-的立体构型为V形或角形,YE32-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sp2
(4)Z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极易溶解在E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原因是H2O、NH3之间易形成氢键.
(5)G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立方体的棱长为apm,G 晶体密度为b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frac{256×1{0}^{30}}{{a}^{3}b}$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X、Y、Z、R、W是五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Y、Z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W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
(2)化合物XWZ的电子式为,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型,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
(3)Y、Z、R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Na(用元素符号表示).
(4)由W、Y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在工业生产中M大规模用于面粉的漂白和杀菌.M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l3+3H2O=NH3+3HClO.
(5)RY3是传统安全气囊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剂,与其阴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分别是N2O、CNO-(各举1例),由此可推知Y3的立体构型是直线形.
(6)R单质堆积方式是图中的B(填符号),晶胞空间利用率为68%;RW晶胞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为6,晶胞中的阴离子的堆积方式与图2中的D(填标号)所表示的堆积方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变质的是(  )
A.Na2CO3B.Na2O2C.CaOD.C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α-苯基丙烯酸可用于合成人造龙涎香,现以甲苯为原料,按下列方法合成(从F开始有两条合成路线)

已知:①CH3CH2Br+NaCN$\stackrel{醇}{→}$CH3CH2CN+NaBr
②CH3CH2CN$\stackrel{H_{2}O/H+}{→}$CH3CH2COOH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D的结构简式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④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3)写出反应所需要试剂与条件:反应①液溴、光照  反应②乙醇、浓硫酸、加热
(4)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检验E是否完全转化为F的方法是取样,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说明E已完全转化为F
(6)路线二与路线一相比不太理想,理由是H既有羟基又有羧基,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会生成酯类副产物,影响产率
(7)利用已知条件,设计一条由制备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的表示方法为:A$→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B…$→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B.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互为同系物,同系物之间不可能为同分异物体
C.常温下2S2O(g)=3S(s)+SO2(g)能自发进行,可推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因为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所以合金耐腐蚀性都较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