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
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
温度℃4005008301 000
平衡常数K10910.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2)在恒容绝热容器中,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C
A、容器内混合气体分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frac{c(C{O}_{2})•c({H}_{2})}{c(CO)•c({H}_{2}O)}$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18g H2O同时生成1mol CO2
(3)830℃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按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应混合物,其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AD(选填字母序号).
ABCD
n(CO2)/mol0131
n(H2)/mol0221
n(CO)/mol30.512
n(H2O)/mol3252
(4)83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CO(g)和4mol H2O(g),2min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L•min).

分析 (1)根据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表得出,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大,据此分析;
(2)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
(3)根据830℃时,平衡常数k=1,依据浓度计算和平衡常数比较判断;
(4)依据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反应的一氧化碳,根据转化率=$\frac{转化量}{总量}$×100%,v=$\frac{△c}{△t}$计算得到.

解答 解:(1)由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表得出,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大,则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向移动;
(2)A、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故容器内混合气体分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    
B、密度=$\frac{总质量}{体积}$,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错误;
C、K=$\frac{c(C{O}_{2})•c({H}_{2})}{c(CO)•c({H}_{2}O)}$仅与温度有关,又恒容绝热容器,所以$\frac{c(C{O}_{2})•c({H}_{2})}{c(CO)•c({H}_{2}O)}$不再变化即温度不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消耗18g H2O即1mol同时生成1mol CO2,都是指正反应方向,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C;
(3)根据830℃时,平衡常数k=1计算;
A、只有反应物,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
B、Q=$\frac{1×2}{0.5×2}$>1,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Q=$\frac{2×3}{5×1}$>1,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Q=$\frac{1×1}{2×2}$=$\frac{1}{4}$<1,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4)83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CO(g)和4molH2O(g)达到平衡时,设一氧化碳转化物质的量为x,依据平衡三段式列式得到
                 CO(g)+H2O(g)?H2(g)+CO2(g)
起始量(mol)    4       4         0       0
变化量(mol)   x        x        x        x
平衡量(mol)  4-x      4-x       x        x
平衡常数K=$\frac{x{\;}^{2}}{(4-x)(4-x)}$=1,解得x=2mol
CO的转化率=$\frac{2mol}{4mol}$×100%=50%,v(CO)=$\frac{△c}{△t}$=$\frac{\frac{2mol}{2L}}{2min}$=0.5mol/(L•min);
故答案为:50%;0.5mol/(L•min).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移动原理及其平衡常数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要注意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22g CO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设一个碳12C的原子的质量为m 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z g,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A.$\frac{z}{12m}$B.$\frac{12z}{m}$C.$\frac{{N}_{A}}{m}$D.$\frac{{N}_{A}}{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学生用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1)滴定前,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CABED(填字母序号):
A.用0.1000mol/LNaOH溶液润洗     B.盛装0.1000mol/LNaOH溶液
C.查漏、清洗    D.读数、记录    E.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
(2)滴定时,左手挤压玻璃球,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填字母序号):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测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大
e.滴定结束后若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测定结果偏小
(5)若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含少量KOH)配制标准溶液并用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测定甲醛的一种方法:在调至中性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甲醛水溶液,经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与甲醛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用已知浓度的硫酸滴定氢氧化钠.
①将5.00mL甲醛水溶液加入到经调至中性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用浓度为1.000mol/L的硫酸测定,至中点时耗用硫酸24.80mL,甲醛水溶液的浓度为9.92mol/L.
②上述测定中,若滴定管规格为50mL,甲醛水溶液取样不能超过1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2)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NaOH溶液的浓度
(mol/L)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
(mL)
10.1022.6220.00
20.1022.7220.00
30.1022.80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此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10.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0.1136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化工原料,化学式用mCu(OH)2•nCuCO3表示.实验室以废铜屑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
Ⅰ.废铜屑制硝酸铜
如图,将浓硝酸缓慢加到废铜屑中(废铜屑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硝酸铜溶液.
Ⅱ.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①向大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
②加热至70℃左右;
③用0.4mol•L-1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
④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得到碱式碳酸铜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防倒吸;
(2)已知:2NO+O2═2NO2;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NO不能单独与NaOH溶液反应,实验结束时,如何操作才能使装置中的有毒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3)若采用将废铜先在空气中加热变成氧化铜后再与硝酸反应来制备硝酸铜,与上述方法相比其优点是什么污染小、消耗原料少;
(4)步骤④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的目的是洗去碱式碳酸铜表面吸附的Na+和NO3-
(5)步骤②中为将温度控制在70℃左右,最好采用水浴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为(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出率.
(2)操作I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操作Ⅱ的名称是蒸馏,操作Ⅲ的名称是浓缩结晶、过滤.
(3)通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烧室内将有机物样品与纯氧在电炉加热下充分燃烧,根据产品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2所示的是用燃烧法确定青蒿素分子式的装置.
①按上述所给的测量信息,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DCEBA(每个装置限用一次).
②该实验装置可能会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在装置A后连接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₂和水蒸气进入A的装置.
③青蒿素样品的质量为28.2g,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试验,称得A管增重66g,B管增重19.8g,则测得青蒿素的最简式是C15H22O5
④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必须知道的数据是样品的摩尔质量.
(4)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D(填字母)具有相同的性质.
A.乙醇                B.乙酸                 C.葡萄糖                D.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需采用催化工艺.
(1)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和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2N2(g)+6H2O(1)?4NH3(g)+3O2(g)△H=+1530kJ•mol-1
又知:H2O(g)═H2O(1)△H=-44.0kJ•mol-1,4NH3(g)+3O2(g)?2N2(g)+6H2O(g)△H=-1266kJ•mol-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欲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B.(填字母)
A.向平衡混合物中充入Ar             B.向平衡混合物中充入O2
C.采用更好的催化剂                     D.降低反应的温度
(2)①用氨气制取尿素[CO(NH2)]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g)△H<0.
某温度下,向容器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 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50%.图中的曲线表示在前25s内NH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c(NH3)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②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2molNH3和2molH2O,此时v>v(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2+、SO42-,Fe3+、K+B.OH-、C1-、Na+
C.NH4+、NO3-、A13+、K+D.HCO3-、SO42-、Na+、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