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H2和N2按3:1(体积比)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其中NH3的气体体积分数为17.6%,求此时H2的转化率?(要有完成的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用三段式计算法计算,
设反应起始时H2和N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和1mol,平衡时转化了xmolN2
        N2 +3H2 ?2NH3
起始  1mol   3mol     0
转化   x      3x     2x
平衡  1-x   3-3x     2x
根据题意知:$\frac{2x}{4-2x}$×100%=17.6%,
则x≈0.299mol,
据此计算氢气转化率=$\frac{消耗量}{起始量}$×100%;

解答 解:设反应起始时H2和N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和1mol,平衡时转化了xmolN2
        N2 +3H2 ?2NH3
起始  1mol   3mol     0
转化   x      3x     2x
平衡  1-x   3-3x     2x
根据题意知:$\frac{2x}{4-2x}$×100%=17.6%,
则x≈0.299mol,所以此时H2的转化率为=29.9%,
答:此时H2的转化率29.9%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反应物转化率计算等,注意题干条件的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C.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D.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Y、Z为主族元素,R是ⅤⅢ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X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X、Y、Z的基态原子中,Y、Z的L层均充满电子,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1)X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3
(2)Y和Z中电负性更小的是S;Y和Z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更强的是HCl;X、Y、Z的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氮气;
(3)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ZO3-的立体结构型是三角锥形;
(4)一定条件下,R单质在O2中燃烧的产物Q可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Y的最高价含氧酸盐.当消耗0.2molQ时,共转移了0.2mol电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3O4+O2+18SO3$\frac{\underline{\;\;△\;\;}}{\;}$6Fe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将两个铂电极用导线连接,放置在Na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
B.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C.该电池反应为CH4+2O2═CO2+2H2O
D.通入CH4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2O2+8e-═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为测定空气中CO2含量,做下述实验:
配0.1mol/L的标准盐酸和0.01mol•L-1的标准盐酸用0.1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未知Ba(OH)2溶液10mL用去盐酸19.60mL用Ba(OH)2溶液吸收10L空气中的CO2(标准状况)
取滤液20mL,用0.01mol•L-1的盐酸滴定用去盐酸34.8mL
(1)为配置标准溶液,请选取必需的一组仪器B;
①托盘天平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量筒  ⑤烧杯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A、①②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②⑥⑦D、②④⑤⑥
(2)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液滴下滴速度和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3)取上述Ba(OH)2溶液10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把稀释后的溶液放入密闭容器,并引入10L空气,振荡,过滤.需过滤的原因是除去BaCO3沉淀,使滤液只含Ba(OH)2,以保证实验成功;
(4)①本实验中,用0.1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未知Ba(OH)2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气泡,则实际用去盐酸大于19.60mL(填大于、小于、等于)
②若滴定Ba(OH)2溶液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换0.01mol•L-1盐酸溶液进行第二次滴定,导致算出空气中CO2值(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偏低.
(5)由实验数据算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0.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滴定分析法按反应类型一般可以分为__类.(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4gCu在足量的硫蒸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11.2LSO2和SO3的混合物中硫原子数为0.5NA
C.1L0.1mol•L-1的NH4Cl溶液中NH4+数目为0.1NA
D.通常情况下,3.4gNH3中共用电子对数为0.8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原因是改变化学反应的路径.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向2mL5%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FeCl3和FeCl2溶液,都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均变为红色.查阅资料知:FeCl3在H2O2分解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3++H2O2═2Fe2++2H++O2↑    ②2Fe2++2H++H2O2═2Fe3++2H2O
在反应①中Fe3+作氧化剂;在反应②中Fe3+是氧化产物.有同学认为Fe2+也可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你认为该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正确
Fe2+先被H2O2氧化:2Fe2++2H++H2O2═2Fe3++2H2O,再发生反应:2Fe3++H2O2═2Fe2++2H++O2↑,总反应为:2H2O2$\frac{\underline{\;二价铁离子\;}}{\;}$2H2O+O2↑,在反应前后Fe2+性质和质量不变,Fe2+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
(2)反应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加入少许MnSO4固体能明显观察到溶液紫色褪去时间变短.在试管中加入4mL0.01mol/LKMnO4酸性溶液和2mL0.1mol/LH2C2O4溶液,实验初始阶段时间-速率图象合理的是图1中的B(填序号).

(3)某反应体系中存在A、B、C、D四种物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2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3A+B.
(4)焙烧明矾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kPa时:
2SO2(g)+O2(g)═2SO3(g)△H1=-197kJ•mol-1
H2O(g)═H2O(l)△H2=-44kJ•mol-1
2SO2(g)+O2(g)+2H2O(g)═2H2SO4(l)△H3=-545kJ•mol-1
则SO3(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O3(g)+H2O(l)=H2SO4(l)△H=-13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乙二酸(HOOC-COOH)俗称草酸.草酸晶体的化学式为H2C2O4•2H2O,草酸在100℃时开始升华,157℃时大量升华,并开始分解产生CO、CO2和H2O,单酸蒸气在低温下可冷凝为固体;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草酸钙难溶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C2O4•2H2O $\frac{\underline{\;\;△\;\;}}{\;}$CO↑+CO2↑+3H2O.
(2)可用下列装罝验证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草酸晶体分解装置、夹待装置及连接导管均略去).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DEDEB、D
②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草酸蒸气,检验产物中有CO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紫红色,B后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写出整套装置存在不合理之处无CO的尾气处理装置.
(3)下列叙述能说明草酸具有弱酸性的是bd.
a.将草酸晶体溶于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
b.测定草酸钠(Na2C2O4)溶液的pH
c.等体积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稀硫酸,稀硫酸消牦碱的能力强
d.pH=2的草酸溶液和稀硫酸,分别稀释100倍后前者pH小 
e.将草酸晶体加入Na2CO3溶液中,有CO2放出
(4)已知:NH3•H2O?NH4++OH-,Kb=1.85×10-5
H2C2O4?H++HC2O4-Ka1=5.4×10-2
HC2O4-?H++C2O42-Ka2=5.4×10-5
则(NH42C2O4溶液的pH<7(填“>”或“<”或“=”).
(5)可用0.10mol/L酸性KMnO4标准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溶液.
①确定过程中发生反成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②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A.

③每次准确量取25.00mL草酸溶液,滴定三次分别消耗0.10mol/L酸性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是20.00mL、
19.80mL、20.20mL,则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