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H2S________; (2)CO2________; (3)N2________;
(4)OH-________; (5)HClO________;(5)Na2O2________。
【答案】
【解析】
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或共价键)结合,活泼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使物质微粒都达到相应的稳定结构,据此分析判断。
(1)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中的2个成单电子与2个H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2)CO2分子中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3)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N2分子中2个N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使分子中每个N原子都达到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4)OH-为阴离子,O原子与H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O原子再获得1个电子,从而使OH-中O原子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稳定结构,H原子达到最外层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5)HClO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O原子分别与H、Cl原子各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6)Na2O2为离子化合物,2个Na+与O22-通过离子键结合,O22-中的2个O原子通过共价单键结合,电子式为:。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臭氧可用于烟气脱硝。O3氧化NO结合水洗,可产生HN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用NH3脱除烟气中NO的原理。
①该脱硝原理中,NO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H2O。
②当消耗2mLNH3和0.5molO2时,除去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3)用碱液脱硝是目前研究的课题之一。
①将NO、NO2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备重要的工业原料Ca(NO3)2。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2):n(NO)>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若n(NO2):n(NO)<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
②将氢氧化钠溶液脱硝得到的NaNO2、NaNO3的混合液和NaOH溶液分别加到如图所示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写出A室NO2-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石油分馏得到的重油进行裂化可以获得较多的轻质燃油。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上石油的催化裂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瓶中固体石蜡先熔化,试管II中有少量液体生成,试管巩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后闻试管II中液体的气味,发现其具有汽油的气味。
资料一 石蜡是含有20 ~ 30个碳原子的烷烃组成的混合物,常温下呈固态。
资料二 石油催化裂化过程中通常使用作催化剂。
(1)为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II中有少量液体生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试管III中溶液褪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试管II中的液体萃取溴水中的溴,理由是___________。
(5)写出二十烷裂化得到癸烷和癸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棒、0.5mol·L-1 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__________。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已知:
①计算完成下表。(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序号 | 实验用品 | 溶液温度 | 温度差平均值 | ||
t 1 | t 2 | ||||
1 | 50 mL0.55mol·LNaOH | 50 mL0.5mol·LHCl | 20℃ | 23.3℃ | _____ |
2 | 50 mL0.55mol·LNaOH | 50 mL0.5mol·LHCl | 20℃ | 23.5℃ |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测定所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中,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种的是
A.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
B.新戊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的反应
C.苯酚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溴苯酚的反应
D.异戊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冬季是雾霾天气高发的季节,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
(1)使用甲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工业上在200℃和10MPa的条件下可用甲烷和氧气通过铜制管道反应制得甲醇,已知一定条件下,CH4和CH3OH的燃烧热分别784kJ/mol和628kJ/mol ,则CH4(g) +O2(g) = CH3OH(g) △H=___。
(2)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 + 4H2(g) CH3OCH3(g) + H2O(g) △H<0。
①.某温度下,将2.0molCO(g)和6.0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 CH3OCH3(g) 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关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___。
A. P1>P3, T1>T3 B. P3>P2,T3>T2 C.P2>P4,T4>T2 D.P1>P4,T2>T3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3充入一氧化碳和氢 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
A.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 D.某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3)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和20 mol H2, 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②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 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橡胶硫化剂,改变生橡胶受热发粘、遇冷变硬的性质。查阅资料可知S2Cl2具有下列性质:
物理性质 | 毒性 | 色态 | 挥发性 | 熔点 | 沸点 |
剧毒 | 金黄色液体 | 易挥发 | -76℃ | 138℃ | |
化学性质 | ①300℃以上完全分解;②S2Cl2+Cl22SCl2 ③遇高热或与明火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④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腐蚀性烟气 |
实验室可利用硫与少量氯气在110~140℃反应制得S2Cl2粗品。下面是制取少量S2Cl2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
(2)S2Cl2的电子式为______。
(3)装置连接顺序:______→E→D。
(4)为了提高S2Cl2的纯度,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
(5)S2Cl2遇水强烈反应产生烟雾,其产物中有一种气体X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状 且反应过程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某同学为了测定S2Cl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气体X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该混合气体中气体X的体积分数为_____(用含V、m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B.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且能防止倒吸
C. 用装置③不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 用装置④稀释浓硫酸和铜反应冷却后的混合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b极的电极反应为HCHO+H2O-4e-==CO2+4H+
C. 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小
D. 当电路中转移2×10-4 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HCHO为3.0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