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CO2和3mol 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H=-a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 H2,同时生成0.4molH2O
D.反应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 保持不变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是 (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恒温恒容下充入He(g)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恒温恒容再充入2 mol CO2和3 mol H2
③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改变条件 (填选项),可使K=1。
A.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加入催化剂
(2)某甲醇燃料电池原理如图1所示。
①M区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用上述电池做电源,用图2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假设溶液体积为300mL,当溶液的pH值变为13时(在常温下测定),理论上消耗甲醇的质量为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3) 有一种用CO2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 △H=-a kJ·mol-1;
CH3OH(g)=CH3OH(l) △H=-b kJ·mol-1;
2H2(g)+O2(g)=2H2O(g) △H=-c kJ·mol-1;
H2O(g)=H2O(l) △H=-d kJ·mol-1,
则表示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结构满足的有机物,下列瞄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2种含氧官能团 B、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氧化反应
C、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3mol NaOH D、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最多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AgBr的Ksp为4.9×10-13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时,AgCl(s)+Br-(aq)
AgBr(s)+Cl-(aq)平衡常数K≈8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
(1)若D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则属于主族的金属A为 (填元素符号)
(2)若D是金属,C溶液在储存时应加入少量D,其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D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写出腐蚀时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3)若A、B、C为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在溶液中A和C反应生成B。请写出B转化为C的所有可能的离子方程式 。化合物B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单质E,将一定质量的Mg和E 的混合物投入5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固体混合物中Mg的质量为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上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 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 ②氧化性:Ni2+(高浓度)>H+>Ni2+(低浓度)
A.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4OH— — 4e— == O2↑+2H2O
B.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pH
C.电解过程中,B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小
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按要求从氧气、水、盐酸、硫酸、氢氧化钙、硝酸铵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非金属气体单质 ;
(2)具有挥发性的酸 ;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4)可作化肥的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一元弱酸(用H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AH++A-,回答下列问题:
(1)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A固体,以上平衡将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 。
(2)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Cl溶液,以上平衡将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A-)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中c(O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下,将a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Ⅰ.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某白色固体,已知其成分可能是碳酸或亚硫酸的钠盐或钾盐,且其成分单一。现某化学小组通过如下步骤来确定其成分:
(1)阳离子的确定:
实验方法及现象: 。
结论:此白色固体是钠盐。
(2)阴离子的确定: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白色固体全部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此气体能使溴水褪色。
②要进一步确定其成分需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Ⅱ.确认其成分后,由于某些原因,此白色固体部分被空气氧化,该化学小组想用已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来确定变质固体中X的含量,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Ⅰ 称取样品1.000 g。
步骤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用0.01 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写出步骤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在配制0.01 mol·L-1KMnO4溶液时若仰视定容,则最终测得变质固体中X的含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 待测溶液的 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2.20 | 20.20 |
则该变质固体中X的质量分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