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如图装置可用来监测空气中NO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子由Pt电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NiO电极
B.Pt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C.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O2--2e-═NO2
D.每转移2 mol电子,有1 mol O2-迁移到负极

分析 A.O2在铂电极上得电子,Pt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B.Pt电极上氧气发生还原反应;
C.NO在NiO电极上失电子生成NO2
D.根据正负极转移电子相等判断.

解答 解:A.O2在铂电极上得电子变成O2-,Pt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Pt电极,故A错误;
B.Pt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NO在NiO电极上失电子生成NO2,其电极反应式为:NO+O2--2e-=NO2,故C正确;
D.负极发生NO+O2--2e-=NO2,可知每转移2 mol电子,有1 mol O2-迁移到负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燃料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电子流向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一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g)+3Y(g)?2Z(g)△H=-92.4 kJ/mol,X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两点,达到相同的平衡体系
B.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H2的转化率提高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D.将1.0 mol X、3.0 mol Y,置于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只发生主反应①和副反应②,有关物质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4NH3(g)+5O2(g)?4NO(g)+6H2O(g)△H=-905kJ?mol-1    ①
4NH3(g)+3O2(g)?2N2(g)+6H2O(g)△H=-1268kJ?mol-1   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400℃时,反应①未达平衡,反应②达到平衡
B.800℃后再升高温度,反应①的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②的平衡正向移动
C.加压可提高NH3生成NO的转化率
D.N2氧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1.5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为b kJ/molB.2C(s)+O2(g)═2CO(g)△H=-2(b-a) kJ/mol
C.2CO2(s)═2CO(g)+O2(g)△H=+a kJ/molD.C(s)+O2(g)═CO2(g)△H<-b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位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含氮化合物有以下性质:
①常温下NO2和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的过冷水中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
②浓硝酸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时除生成NO2气体外还有少量NO生成.
该同学在验证了“性质①”后又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性质②”,同时测定某电器元件中铜银合金材料的含铜量.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相关药品;
第二步 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1,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盛有7g铜银合金粉末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3.5mol•L-1浓硝酸100mL;
第三步A中反应结束后…;
第四步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后都需要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第二步”中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
“第四步”中通入氮气是为了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完全被装置E吸收.
(2)“第三步”的目的是验证“性质②”并确保有害气体被完全吸收,请补全实验步骤并写出能证实“性质②”的预期现象:A中反应结束后,打开K2,持续通入氧气,D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3)实验结束后,通过测量确定装置A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100mL,装置C增重3.22g,装置E增重0.54g(E中N元素均以NO3-的形式存在),不考虑硝酸的挥发与分解以及空气对试剂的影响,则实验所用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2.9%(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    字),实验后装置A烧瓶内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7mol•L-1
(4)已知存在可逆反应:Ag+FeCl3?AgCl+FeCl2
另一位同学提出可通过向盛有铜银合金的容器中加入足量FeCl3溶液的方法快速确定合金的含铜量,计算时所需的数据是铜银合金的质量和反应中产生沉淀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197.74kJ•mol-1.其中甲充入2molSO2、1molO2,乙充入1molSO2、0.5molO2,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测得两容器中c(SO2)[mol•L-1]随时间t(min)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p(甲)<2p(乙)
B.热量:Q(甲)<2Q(乙)
C.乙中前5min内的反应速率v(O2)=0.10mol•L-1•min-1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乙中充入0.4molSO2、0.2molO2、0.4molSO3,则此时v(正)<v(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①用于除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B.图②可用于制取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C.图③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图④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聚乙炔衍生物分子M的结构简式及M在稀硫酸作用下的水解反应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与A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B.B能发生消去、氧化、取代、缩聚等反应
C.1 mol M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可消耗2n mol NaOH
D.A、B、C各1 mol分别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4g Mg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B.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C.常温常压下,22 g氧气和26 g臭氧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 NA
D.18 g重水(D2O)所含电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