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都属于物理变化
C.地沟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加入饱和食盐水,搅拌发现液面上有固体物质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固体析出

分析 A、淀粉和纤维素均为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
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均为化学变化;
C、地沟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加入饱和食盐水,会发生盐析;
D、蛋白质遇非重金属盐溶液发生盐析.

解答 解:A、淀粉和纤维素均为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故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故A正确;
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均有新物质生成,故均为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地沟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加入饱和食盐水后,硬质酸钠的溶解度降低,会有固体析出,且浮在液面上,故C正确;
D、蛋白质遇非重金属盐溶液发生盐析,故有固体析出,但加水后会溶解,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煤的综合利用和糖类、蛋白质的性质,应注意的是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均为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2015年2月16日李克强总理到东北调研经济情况,重点走访了钢铁厂,鼓励钢铁厂提高钢铁质量和产量,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利用Fe 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可将SO2转化为SO42-,从而实现对SO2的治理.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 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2)草酸亚铁为黄色固体,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广泛用于涂料、染料、陶瓷、玻璃器皿等的着色剂以及新型电池材料、感光材料的生产.合成草酸亚铁的流程如图1:

①配制(NH42Fe(SO42溶液时,需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抑制Fe2+和NH4+离子水解.
②得到的草酸亚铁沉淀需充分洗涤,洗涤操作的具体方法为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如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没有洗涤干净,否则,沉淀已洗涤干净.
(3)将制得的产品(FeC2O4•2H2O)在氩气气氛中进行加热分解,结果如图2(TG%表示残留固体质量占原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
①则A→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frac{\underline{\;\;△\;\;}}{\;}$FeC2O4+2H2O.
②已知 B→C过程中有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态氧化物生成,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FeC2O4 $\frac{\underline{\;\;△\;\;}}{\;}$FeO+CO↑+CO2↑;
(4)某草酸亚铁样品中含有少量草酸铵.为了测定不纯产品中草酸根的含量,某同学做了如下分析实验:
Ⅰ.准确称量m g 样品,溶于少量2mol/L 硫酸中并用 100mL 容量瓶定容.
Ⅱ.取上述溶液20mL,用c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变为淡紫色,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V1mL.
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 Zn 粉,使溶液中的 Fe3+恰好全部还原为 Fe2+
Ⅳ.过滤,洗涤剩余的锌粉和锥形瓶,洗涤液并入滤液
Ⅴ.用c mol/L KMnO4溶液滴定该滤液至溶液出现淡紫色,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V2 mL.
已知: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MnO4-+8H++5Fe2+═5Fe3++Mn2++4H2O
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省略步骤Ⅳ,则测定的草酸根离子含量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mg样品中草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c(V1-V2)×10-3×$\frac{25}{2}$mol(用 c,V1,V2的式子表示,不必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用HCl的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20g/cm3)配置1L1mol/L的稀盐酸.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完成下述操作步骤:
(1)计算:需量取36.5%的浓盐酸的体积为83.3毫升.
(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并注入到250mL烧杯中;
(3)误差分析:以下操作造成配得的盐酸浓度是“偏高”、“相等”还是“偏低”?
①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用蒸馏水洗涤筒量后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中:偏高.
②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相等.
③没有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中:偏低.
④定容读数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偏高.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容量瓶中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偏低.
⑥未冷却就转移定容:偏高.
⑦润洗了容量瓶: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2H2S+SO2═3S↓+2H2O的反应中,当有8×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时,得到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
A.64 gB.32 gC.1.5molD.3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室通常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MnO2,氧化产物是Cl2,用双线桥法表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计算当有73.0克HCl被氧化时,消耗MnO2的物质的量为2mol;
(3)在反应MnO2+4HCI$\frac{\underline{\;\;△\;\;}}{\;}$MnCl2+C12↑+2H2O中,当有0.2mol电子转移时,产生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是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根据图1请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2(E3-E1)kJ/mol(热量用E1、E2或E3表示).
(2)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回答如下问题:
①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反应中产生的Mn2+离子是此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影响大于反应物浓度减小使反应速率减小的影响,
②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从而反应速率减小,
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AD.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         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150℃时,一定质量的(NH42CO3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  )
A.30.5B.26.3C.26D.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1)D中产生NaHCO3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O2+H2O═2NaHCO3
(2)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3)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备用.为确定固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设计方案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配成1000mL溶液作为样液,其余固体备用):
①方案1:取样液与澄清的Ca(OH)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现象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
②方案2:取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小组认为固体中存在NaHCO3,其离子方程式是2HCO3-+Ba2+=BaCO3↓+CO2↑+H2O.
该小组认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
③方案3:实验小组中甲、乙同学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样液400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冷却到室温,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mL,再次测定pH,结果表明白色固体中存在NaHCO3.为进一步证明白色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HCO3,结合甲同学实验,还应补充的实验是取相同质量的纯净的NaHCO3配成1000mL溶液,取400mL,重复甲的实验,进行对照.
乙同学:利用仪器测定了固体残留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a.根据A点坐标得到的结论是白色固体为NaHCO3. (残留率=$\frac{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的质量}$×100%)
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认为,可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备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氯化亚砜(SOCl2)为无色或浅黄色发烟液体,易挥发,易遇水分解,其制取过程的相关反应如下:
S(s)+Cl2(g)$\frac{\underline{\;\;△\;\;}}{\;}$SCl2(l)  (Ⅰ)
SCl2(l)+SO3(l)═SOCl2(l)+SO2(g)(Ⅱ)
已知二氯化硫(SCl2)熔点-78°C,沸点59°C,如图是实验室由氯气与硫合成二氯化硫的装置.

(1)反应前先要排尽系统中空气,此做法目的是防止加热硫粉时,空气中的氧气与硫粉反应.
(2)装置D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蒸馏烧瓶,向其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之融化,轻轻摇动使硫附着在容器的内壁,形成一薄层膜,这样做的优点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3)实验时,为防止E中液体挥发,可采取的措施是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却(冷水浴或冰水浴).装置F(盛放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吸收多余的氯气.
(4)工业上以硫黄、液氯和液体三氧化硫为原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1,理论上制备氯化亚砜时原子利用率能达到65.03%;[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质量/全部生成物的总质量)×100%]
氯化亚砜遇水易分解,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氯化亚砜与水完全反应的产物,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分别取两份水解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有HCl生成.
已知:SOCl2+4NaOH═Na2SO3+2NaCl+2H2O(不考虑微溶物的影响,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品红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