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3)由图可知,物质的量不变时为平衡状态;
(4)由图可知,反应进行至20min时,氧气的浓度突然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小,三氧化硫的浓度增大;
(5)10min到15min,曲线斜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由2SO2(g)+O2 (g)?2SO3(g) 可知,K=$\frac{{c}^{2}(S{O}_{3})}{{c}^{2}(S{O}_{2})c({O}_{2})}$,故答案为:$\frac{{c}^{2}(S{O}_{3})}{{c}^{2}(S{O}_{2})c({O}_{2})}$;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由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图可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有15-20min和25-30min,故答案为:15-20min和25-30min;
(4)由图可知,反应进行至20min时,氧气的浓度突然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小,三氧化硫的浓度增大,则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加了氧气的浓度(或通入氧气),故答案为:增加了氧气的浓度(或通入氧气);
(5)10min到15min,曲线斜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加催化剂、缩小容器体积均加快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若增加SO3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大与图象不符,故答案为:C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K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象与平衡移动原理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400 | 500 | 800 |
平衡常数Kc | 9.94 | 9 | 1 |
A | B | C | D | E | |
n(CO2) | 3 | 1 | 0 | 1 | 1 |
n(H2) | 2 | 1 | 0 | 1 | 2 |
n(CO) | 1 | 2 | 3 | 0.5 | 3 |
n(H2O) | 5 | 2 | 3 | 2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Na+)=2c(S2-)+2c(HS-)+2c(H2S) | B. | c(Na+)+c(H+)=c(OH-)+c(HS-)+2c(S2-) | ||
C. | c(Na+)>c(S2-)>c(OH-)>c(HS-) | D. | c(OH-)=c(H+)+c(HS-)+c(H2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过煤的气化和液化获得洁净的燃料 | |
B. | 加快核能、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 |
C. | 减少资源消耗,注重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 |
D. |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