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As2O5分解为As2O3需要吸收的热量为-619kJ/mol-(-914.6kJ/mol)=+295.4 kJ•mol-1,以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①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②反应速率v=$\frac{△c}{△t}$;
③计算平衡状态下的浓度,结合平衡常数概念计算,K=$\frac{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④升温,AsO43-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
(3)②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结合化学反应定量关系进行计算;
(4)雄黄在空气中加热至300℃时会 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氧化物为剧毒的砒霜(As2O3),依据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硫,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2价,As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5价,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由图象可知,As2O5分解为As2O3需要吸收的热量为-619kJ/mol-(-914.6kJ/mol)=+295.4 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As2O5(s)=As2O3(s)+O2(g)△H=+295.4 kJ•mol-1,
故答案为:As2O5(s)=As2O3(s)+O2(g)△H=+295.4kJ•mol-1;
(2)①AsO43-+2I-+2H+?AsO33-+I2+H2O,
(无色) (无色)(浅黄色)
a.溶液颜色不再变化说明离子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前后守恒可知c(AsO33-)+c(AsO43-)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AsO43-的生成速率等于I2的生成速率,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AsO33-和I2,生成物质的量相同,c(AsO33-)/c(I2)始终保持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②图2可知,I2浓度变化为0.015mol/L,I-浓度变化0.03mol/L,0-10minv(I-)=$\frac{0.03mol/L}{10min}$=0.003mol/(L•min),
故答案为:0.003mol/(L•min);
③AsO43-+2I-+2H+?AsO33-+I2+H2O
起始量(mol/L) 0.02 0.04 0.04 0 0
变化量(mol/L) 0.015 0.03 0.03 0.015 0.015
平衡量(mol/L)0.005 0.01 0.01 0.015 0.015
K═$\frac{0.015×0.015}{0.005×0.0{1}^{2}×0.0{1}^{2}}$=4.5×106,
故答案为:4.5×106;
④升温,AsO43-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小于0,
故答案为:小于;
(3)②将试样As2O3和As2O50.2000g溶于NaOH溶液,得到含AsO33-和AsO43-的混合溶液,上述混合液用0.02500mo1.L-1的I2溶液滴定,选择淀粉溶液为指示剂,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蓝色,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I2溶液40.00mL.
AsO33-+I2+H2O=AsO43-+2I-+2H+,
1 1
n 0.02500mol/L×0.04000L
n=0.001mol,
则试样中As2O5的质量分数=$\frac{0.2000g-0.001mol×\frac{1}{2}×198g/mol}{0.2000g}$×100%=50.5%,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50.5%;
(4)雄黄在空气中加热至300℃时会 两种氧化物,其中的一种氧化物为剧毒的砒霜(As2O3),由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As4S4+7O2$\frac{\underline{\;300°C\;}}{\;}$2As2O3+4SO2,另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硫,双氧水将As2O3氧化为H3AsO4而除去,氧化还原反应中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2价,As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5价,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As2O3=2H3AsO4,
故答案为:SO2;2H2O2+As2O3+H2O=2H3AsO4.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标志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注重高考高频考点的考查,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 |
B.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 | |
C.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 | |
D. | 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中由于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容易氧化变质 | |
B. | 利用乙醇的氧化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酒后驾车 | |
C. | 石油可以通过裂解、裂化等物理变化获得重要化工原料乙烯 | |
D. | 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体现了胶体电泳的性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X | Y | Z | |
① | NaOH溶液 | Al(OH)3 | 稀硫酸 |
② | KOH溶液 | SiO2 | 浓盐酸 |
③ | Fe2O3 | Al | 稀盐酸 |
④ | FeCl3溶液 | Cu | 浓硝酸 |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④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准状况下,11.2L NT3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6.5NA | |
B. | 电解2mol/L的NaCl溶液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 |
C. | l00mL含A13+离子数为0.4\NA的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1 | |
D. | 常温常压下,7.8g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 |
B. | 电泳现象证明胶体是带电的 | |
C. |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可溶性杂质 | |
D. | 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可制得Fe(OH)3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下1.0L 0.1 mol•L-1NH4Cl 溶液中,NH4+和H+总数大于0.1NA | |
B. | 0.1mol ${\;}_{38}^{90}$S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8NA | |
C. | 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NA | |
D. | 标准状况下,22.4L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