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材料除单晶硅,还有铜铟镓硒等化合物.
(1)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l 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2)硒为第4周期元素,相邻的元素有砷和溴,则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Br>As>Se(用元素符号表示).
(3)气态SeO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硅烧(SiaHa+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
(5)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合性,因而硼酸
(H3BO3)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B(OH)4]-而体现一元弱酸的性质,则[B(OH)4]-中B的原子杂化类型为sp3
(6)金属Cu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7)-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则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为1:3,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pm,则合金的密度为$\frac{\frac{197+64×3}{{N}_{A}}}{(a×1{0}^{-10})^{3}}$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分析 (1)镓是31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
(2)砷、硒、溴三种元素都是第4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砷元素原子4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Br>As>Se,据此答题;
(3)气态SeO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可以判断分子构型;
(4)硅烷(SinH2n+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据此答题;
(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其杂化方式;
(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和电荷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7)利用均摊法计算两种金属原子个数之比,根据ρ=$\frac{m}{V}$计算.

解答 解:(1)镓是31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2)砷、硒、溴三种元素都是第4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砷元素原子4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Br>As>Se,故答案为:Br>As>Se;
(3)气态SeO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frac{1}{2}×(6+0)$=3,无孤电子对,所以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4)硅烷(SinH2n+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故答案为: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
(5)[B(OH)4]-中B的价层电子对=4+$\frac{1}{2}$(3+1-4×1)=4,所以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sp3
(6)金属Cu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说明两者能互相促进,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方程式可表示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故答案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7)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该晶胞中Au原子个数=8×$\frac{1}{8}$=1,Cu原子个数=6×$\frac{1}{2}$=3,所以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1:3,
晶胞体积V=(a×10-10cm)3,每个晶胞中铜原子个数是3、Au原子个数是1,则ρ=$\frac{\frac{197+64×3}{{N}_{A}}}{(a×1{0}^{-10})^{3}}$g•cm-3
故答案为:1:3;$\frac{\frac{197+64×3}{{N}_{A}}}{(a×1{0}^{-10})^{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核外电子排布、第一电离能、分子空间构型、杂化方式、晶胞密度的计算,难度中等,解题时要注意对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Na2O2(s)+CO2(g)═Na2CO3(s)+$\frac{1}{2}$O2(g)△H=-226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 kJ•mol-1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204×10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元素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B.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C.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以下是对化学反应变化过程及结果的研究.按要求回答问题:
(1)已知:甲醇脱水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H1=-23.9kJ•mol-1
甲醇制烯烃反应2CH3OH(g)=C2H4 (g)+2H2O(g)D△H2=-29.1kJ•mol-1
乙醇异构化反应C2H5OH(g)=CH3OCH3(g))D△H3=+50.7kJ•mol-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 (g)+H2O(g)=C2H5OH(g)的△H=-45.5kJ/mol.
(2)在25℃下,将pH=a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b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a+b>14(填>、“<”或“=”);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K=$\frac{1{0}^{-2b}}{1{0}^{a-14}-1{0}^{-b}}$(用含a、b的式子精确表示)
(3)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100ml 3mol•L-1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4.48LCO23OH-+2CO2═CO32-+HCO3-+H2O;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列顺序为:C(Na+)>C(HCO3-)>C(CO32-)>C(OH-)>C(H+);
(4)废氨水可以转化成氨,氨再设计成碱性燃料电池.图是该燃料电池示意图,产生的X气体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a电极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T℃下,某研究员测定NH3•H2O的电离常数为1.8×10-5,NH4+的水解平衡常数为1.5×10-8(水解平衡也是一种化学平衡,其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2.7×10-13,请判断T>25℃(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
ANa、BNa2O2、CNaOH、DNa2CO3
(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填写编号)
(3)写出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E→D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乙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后,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3.06g,使剩余气体再通过足量的Na2O2(反应方程式:2CO2+2Na2O2→Na2CO3+O2),固体质量增加3.36g,求原混合气中乙烷和丙烷的体积比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溴和碘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单质溴是一种红棕色液体B.溴水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C.单质碘易升华D.碘单质是从海水中大量提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Cl2+6NaOH $\frac{\underline{\;\;△\;\;}}{\;}$5NaCl+NaClO3+3H2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H2的标准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1,则20.0g 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