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台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sp3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S>Se;
(3)Se原子序数为34,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3s23p63d10
(4)H2Se的酸性比H2S强(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x l0-3和2.5x l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X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第一步产生的H+抑制第二步电离;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4比 H2SeO3酸性强的原因:H2SeO3和H2SeO4可表示为 (HO)SeO2和 (HO)2SeO2.H2SeO3中Se为+4价,而H2SeO4中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的O原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分析 (1)根据图片知,每个S原子含有2个σ键和2个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S原子杂化方式;
(2)同一主族元素,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
(3)Se元素34号元素,M电子层上有18个电子,分别位于3s、3p、3d能级上;
(4)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与氢元素的结合能力越强,则其氢化物在水溶液中就越难电离,酸性就越弱;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
(5)①酸第一步电离产生的酸根阴离子带有负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第一步产生的H+抑制第二步电离;
②H2SeO3的分子结构为,Se为+4价,而H2SeO4的分子结构为,Se为+6价,后者Se原子吸电子能力强.

解答 解:(1)根据图片知,每个S原子含有2个σ键和2个孤电子对,所以每个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则S原子为sp3杂化,
故答案为:sp3
(2)同一主族元素,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O>S>Se,
故答案为:O>S>Se;
(3)Se元素34号元素,M电子层上有18个电子,分别位于3s、3p、3d能级上,所以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3s23p63d10
故答案为:34;3s23p63d10
(4)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与氢元素的结合能力越强,则其氢化物在水溶液中就越难电离,酸性就越弱,非金属性S>Se,所以H2Se的酸性比H2S强,气态SeO3分子中Se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O32-离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frac{1}{2}$(6+2-3×2)=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强;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
(5)①酸第一步电离产生的酸根阴离子带有负电荷,吸引H+,同时产生的H+抑制第二步电离,所以H2SeO4和H2SeO3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部电离程度,导致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故答案为:第一步产生的H+抑制第二步电离;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3的分子结构为,Se为+4价,而H2SeO4的分子结构为,Se为+6价,后者Se原子吸电子能力强,导致Se-O-H中的O原子更向Se偏移,则羟基上氢原子更容易电离出H+
故答案为:H2SeO3和H2SeO4可表示为 (HO)SeO2和 (HO)2SeO2.H2SeO3中Se为+4价,而H2SeO4中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的O原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点评 本题考查了较综合,涉及粒子空间构型判断、原子杂化方式判断、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高考高频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注意(4)氢化物酸性强弱比较方法,为易错点,(5)注意把握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Na2S的电子式:Na+
C.HCl的结构式:H-ClD.CH4分子的球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CO2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需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是排出体系中的空气,防止NO被氧化成NO2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acd.(可多选)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H2O2水溶液给称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下列A-C涉及H2O2的反应,填写下列空白:
A、H2O2+Cl2═HCl+O2  
B、H2O2+2I-+2H+═I2+2H2O
C、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D、CaO+H2O=Ca(OH)2
①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C(填代号,下同)
②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B
③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是A
④H2O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的是D
(2)已知CuO具有氧化性,能够与NH3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和H2O,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CuO与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frac{\underline{\;\;△\;\;}}{\;}$N2+3Cu+3H2O
(3)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Cl2反应如下:RO3n-+Cl2+2OH═RO42-+2Cl+H2O由以上反应可知上述过程中RO3n-被氧化(填“氧化”或“还原”),RO3n-元素R的化合价是+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的是(  )
A.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用纯碱洗涤油脂
C.氨易溶于水D.用苯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现有8种元素的性质、数据如下表所列,它们属于第二或第三周期.
             编号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10-10m)0.741.601.521.100.991.860.750.82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2+1+5+7+1+5+3
-2-3-1-3
回答下列问题:
(1)③的元素符号是Li;⑧的元素名称是硼;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
(2)比较④和⑦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NH3>PH3
(3)用电子式表示②和⑤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写出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它的氢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NO3=NH4NO3
(5)写出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跟⑤的氢化物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OH)2+2H+=Mg2++2H2O;
(6)“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内需要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你认为该物质应该由上表中的①⑥元素组成(填表中编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原理2Na2O2+2C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在pH=7的醋酸钠和醋酸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B.1 mol•L-1的硫化钠溶液中,c(H+)+c(Na+)=c(OH-)+c(HS-)+c(S2-
C.稀释醋酸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D.pH=5的氯化钠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c(Na+)=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天然蛋白质充分水解后,能分离出有机物R,R可与等物质的量的KOH或HCl(由盐酸提供)完全反应,4.45gR可与50mL1mol•L-1的Na0H完全中和,则R的结构简式为(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反应在超细铜粉做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则分子中σ键与π键之比为1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