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工业上一般在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H=-91KJ•mol-1
(1)该反应有利于自发进行的外界条件是低温(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
(2)①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发生反应,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E(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V(CO)=V(H2
D.c(CO3OH)=c(CO)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3min后达到平衡,测得c(CO)=0.4mol•L-1
①则3min内CO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52.
若同样条件下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为4mol,达到平衡后CH3OH为2.4mol,则起始时H2的物质的量为:4mol,CO的转化率为:60%.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frac{1}{2}$,与原平衡相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C(填字母).
A.H2的浓度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甲醇-空气是一种高效的燃料电池,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2CH3OH(g)+3O2(g)+4KOH(aq)=2K2CO3(aq)+6H2O (l)
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H-6e-+8OH-=CO32-+6H2O.
(5)某条件下,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H2(g)+CO2(g),已知某组实验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 若在t0时刻将容器的体积扩大至4L,请在图中绘出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Ⅱ.

分析 (1)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熵减的放热反应,根据△G=△H-T△S判断;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以此分析;
(3)①利用三段式分析,可计算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平衡常数,并由平衡常数计算出达到平衡后CH3OH为2.4mol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

根据根据转化率=$\frac{转化浓度}{起始浓度}$×100%计算;
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frac{1}{2}$,相当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甲醇是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
(5)已知某组实验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若在t0时刻将容器的体积扩大至4L,各组分的浓度都减小,反应速率减小,达平衡所需时间变长;

解答 解:(1)根据△G=△H-T△S判断,△G<0,反应自发进行,因为△H<0,△S>0,要△G<0,必须低温条件下反应才能自发,
故答案为:低温;
(2)A.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该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气体质量守恒,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C. V(CO)=V(H2)根据方程式可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未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
D.c(CO3OH)=c(CO)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         
E.该反应总质量守恒,总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选AE;
(3)①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其浓度分别为1mol/L、3mol/L,
              CO(g)+2H2(g)?CH3OH(g)
起始(mol/L)   1       3           0  
转化(mol/L)   0.6     1.2         0.6
平衡(mol/L)  0.4      1.8         0.6
所以CO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0.6}{3}$mol•L-1•min-1=0.2mol•L-1•min-1,平衡常数K=$\frac{0.6}{0.4×1.{8}^{2}}$=0.52,
设起始时H2的物质的量为x,则
              CO(g)+2H2(g)?CH3OH(g)
起始(mol/L)   2        $\frac{x}{2}$           0  
转化(mol/L)   1.2     2.4         1.2
平衡(mol/L)  0.8      $\frac{x}{2}$-2.4       1.2
根据K=$\frac{1.2}{0.8×(\frac{x}{2}-2.4)^{2}}$=0.52,解得x=4mol,CO的转化率为$\frac{1.2}{2}$×100%=60%,
故答案为:0.2mol•L-1•min-1;0.52;4mol;60%;
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frac{1}{2}$,相当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体积减小,H2的浓度增大,故A错误;
B.增加压强,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故B正确;
C.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故C正确;
 D.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减小,故D错误;
故选BC;
(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甲醇是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

(5)已知某组实验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一).若在t0时刻将容器的体积扩大至4L,各组分的浓度都减小,反应速率减小,达平衡所需时间变长,图象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自发、平衡状态判断、平衡常数、电化学原理等,综合性较大,难度中等,注意三段式解题法的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化学课外小组使用铁丝做催化剂,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苯和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反应一段时间后,向试管D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则,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混合液流入B 中,充分振荡,目的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混在溴苯中未完全反应的液溴,得到较纯净的溴苯.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写出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r2+2NaOH→NaBr+NaBrO+H2O或3Br2+6NaOH→5NaBr+NaBrO3+3H2O(提示:与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相似).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5)为了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除了用(2)中的操作和现象外,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证明.这种验证的方法是反应结束后向试管D中滴加石蕊试液,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Fe3+═Cu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2Na2O2+2H2O═4Na++4OH-+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6H++5H2O2═2Mn2++5O2↑+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A、B、C、D、E五种物质都含有同一元素,它们按如图所示关系相互转化(部分反应物和产物没有标明),已知A为单质,E的俗名为纯碱.

(1)写出化学式:ANa,BNa2O,ENa2CO3
(2)分别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A→C:2Na+O2$\frac{\underline{\;点燃\;}}{\;}$Na2O2
C→D:2Na2O2+2H2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3mol/L的MgCI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毫升的溶液中含有Mg2+、CI-总数为0.3 NA
B.100毫升的溶液中含有Mg2+数目是O.1NA
C.2升溶液中Mg2+的浓度是0.3mol/L
D.1.5升溶液中含有CI-的浓度是4.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氧化、吸附、絮凝、助凝、杀菌、除臭等作用,高铁酸钾的开发和利用正日益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制备路线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6.
(2)高铁酸钾有杀菌作用,是因为其具有b
a.强还原性     b.强氧化性      c.吸附性      d.强碱性
(3)从上述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在强碱中,K2FeO4的溶解度<Na2FeO4(填“>”“<”或”“=”)
(4)操作②与操作③相同,该操作名称是:过滤.
(5)反应器中,NaOH、NaClO及Fe(NO33反应生成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6)从下图可以看出,次氯酸钠浓度对高铁酸钾产率有一定影响,当高铁酸钾产率最高时,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3.6mol/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等物质的量的CH4和NH3,其质量比为16:17,分子个数比为1:1,原子个数比为5:4,氢原子个数比为4:3.
(2)2mol CO2的质量为88g,含分子数约为1.204×1024个,在标准状况下所占有的体积约为44.8L,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3)0.3mol的氧气和0.2mol的臭氧O3,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1,分子数之比是3:2,原子数之比是1:1,它们的体积比(同温、同压)是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25℃时,某溶液中水电离的OH-浓度为1×10-5,该溶液可能是(  )
A.NaOHB.HClC.NaCl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LSO2就会放出2.5L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