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B.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分析 A.煤油为石油的分馏产物,与钠不反应,且密度比钠小;
B.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主要是辛烷;
C.煤干馏是煤在隔绝条件下,高温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
D.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解答 解:A.煤油为石油的分馏产物,与钠不反应,且密度比钠小,可用于保存钠,可以隔绝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成分与Na反应,故A正确;
B.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是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馏分,汽油属于多种烃的混合物,主要是辛烷,故B错误;
C.煤干馏是煤在隔绝条件下,高温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故C正确;
D.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苯及其衍生物主要通过石油的催化重整获得,石油中没有乙酸,石油分馏不能得到乙酸,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石油的成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甲醇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1)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图1表示某次合成实验过程中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则该反应的△H<0.(填“>、<或=”下同)
(2)若在230℃时,平衡常数K=1.若其它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到500℃时,达到平衡时,K<1.
(3)在某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5mol CO和7.5mol H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90%,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55倍.
(4)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
①则该装置中b为负极,该电极发生的电极方程式为:CH3OH+8OH--6e-=CO32-+6H2O,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原电池溶液PH变小(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写出装置中电解池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式Zn+Cu2+=Zn2++Cu,
②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g时,外电路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mol,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反应完成后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5)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中一种技术是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如:
2CO2(g)+2H2O(l)═C2H4(g)+3O2(g)△H=+1411.0kJ/mol
2CO2(g)+3H2O(l)═C2H5OH(1)+3O2(g)△H=+1366.8kJ/mol
则由乙烯水化制乙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2H4(g)+H2O(l)═C2H5OH,△H=-44.2kJ/mol.
在工业生产中,如何根据乙烯水化制乙醇方程式,提高乙烯的利用率(转化率)1降低温度,2不断的移走乙醇.(写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和环形玻璃搅拌棒;该实验用品不用铁质的原因①铁的导热系数大,容易散热②铁会与盐酸反应.
(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酸盐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同、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同(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1mol/L甲酸溶液中c(H+)约为1×10-2mol/L
B.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10mL 1mol/L甲酸恰好跟10 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甲酸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导电性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Mg与F2反应放热最多
B.MgF2(s)+Br2(l)═MgBr2(s)+F2(g)吸热
C.MgBr2与Cl2反应放热
D.化合物的热稳定顺序:MgI2>MgBr2>MgCl2>Mg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浓H2SO4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O2、SO2B.NH3、N2C.NO、O2D.NH3、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近日,雾霾又上了度娘热搜榜.其主要成分包括灰尘、SO2、NOx、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烟气脱硝是治理雾霾的方法之一.
(1)氨气是常见的烟气脱硝剂之一,其脱硝原理是与NO(g)反应生成空气中存在的两种无毒物质.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6NO=5N2+6H2O.
②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907.28kJ•mol-1
4NH3(g)+3O2(g)═2N2(g)+6H2O(g)△H2=-1269.02kJ•mol-1.105℃时,则上述脱硝反应的△H=-1811.63kJ•mol-1,该反应能(填“能”“否”或“不能确定”)自发进行,
③上述脱硝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每生成1mol还原产物,则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4mol.
(2)臭氧也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的反应之一为2NO2(g)+O3(g)?N2O5(g)+O2(g),不同温度下,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相关信息如表及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容器
容积/L11
温度/KT1T2
起始充入量lmolO32mol NO2lmolO3 2mol NO2
①0~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O3)=mol•L-1•min-1
②T1<T2(填“>”“<”或“=”),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5L•mol-1
③下列措施能提高容器乙中NO2转化率的是D (填序号).
A.向容器中充入He,增大容器的压强  B.升高容器的温度
C.向容器中再充人一定量的NO2D.向容器中再充入lmol O3和2mo NO2
④T1时,若起始时向容器甲中充入2mo1NO2、lmolO3、2mollN2O5和2molO2,则脱硝反应达到平衡前,
v(正)<v(逆)   (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反应和反应类型不相符的是(  )
A.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反应制TNT  (取代反应)
B.苯与乙烯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取乙苯    (取代反应)
C.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氧化反应)
D.甲苯制取甲基环已烷                   (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炉炼铁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s)+CO(g)═Fe(s)+CO2(g)△H1
Fe2O3(s)+$\frac{1}{3}$CO(g)═$\frac{2}{3}$Fe3O4(s)+$\frac{1}{3}$CO2(g)△H2
Fe3O4(s)+4CO(g)═3Fe(s)+4CO2(g)△H3
Fe2O3(s)+3CO(g)═2Fe(s)+3CO2(g)△H4
则△H4的表达式为△H2+$\frac{2}{3}$△H3(用含△H1、△H2、△H3的代数式表示).
(2)上述反应在高炉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250℃600℃1000℃2000℃
主要成分Fe2O3Fe3O4FeOFe
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FeO和Fe,该温度下若测得固体混合物中.
m(Fe):m(O)=35:2,则FeO被CO还原为Fe的百分率为80%(设其它固体杂质中不含Fe、O元素).
(3)铁等金属可用作CO与氢气反应的催化剂.已知某种催化剂可用来催化反应CO(g)+3H2(g)?CH4(g)+H2O(g)△H<0.在T℃,106Pa时将l mol CO和3mol H2加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测得CO的体积分数x(CO)如表:
t/min01020304050
x(CO)0.250.230.2140.2020.1930.193
①能判断CO(g)+3H2(g)?CH4(g)+H2O(g)达到平衡的是bd(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CO)=3v(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37.1%;
③图表示该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中温度T1、T2、T3由高到低的顺序是T3>T2>T1,理由是正反应放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