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汽车尾气产生NO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4({c}_{0}-{c}_{1})^{2}}{{{c}_{1}}^{2}}$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分析 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色速率,不能改变物质的转化律;
B、此容器为恒容密闭容器,ρ=$\frac{m}{V}$,据此判断即可;
C、依据氮气的浓度变化,找出三段式计算平衡浓度,计算得到平衡常数;
D、由图可知,b曲线化学反应速率快,若是升高温度,氮气的平衡浓度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答 解:A、由图可知,b曲线氮气的平衡浓度减小,故应是平衡发生移动,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故b曲线不可能是由于催化剂影响的,故A错误;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故气体的质量m不变,容器为恒容容器,故V不变,那么密度ρ=$\frac{m}{V}$不变,故B错误;
C、N2(g)+O2(g)?2NO(g),
起(mol/L)   c0 c0 0
转(mol/L)   x           x                2x
平(mol/L)   c1 c1 2x
解2x=2(c0 -c1 ),故K=$\frac{4({c}_{0}{-c}_{1})^{2}}{{{c}_{1}}^{2}}$,故C正确;
D、由图可知,b曲线化学反应速率快(变化幅度大),氮气的平衡浓度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涉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等,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生用0.100 0mol•L-1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待测液:用2.50g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500mL容量瓶.
(2)滴定:
Ⅰ.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盐酸标准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Ⅱ.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
Ⅲ.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试液.
Ⅳ.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
①上述滴定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编号)Ⅰ,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步骤Ⅳ中滴定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时,待测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若步骤Ⅱ中仰视读数,步骤Ⅳ中俯视读数,则会使测定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20.000.2020.38
第二次20.004.0024.20
第三次20.002.38a
①a的读数如图所示,则a=22.60;
②烧碱样品的纯度为8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装置图.
(1)写出氨气分子的电子式
(2)写出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3)检验氨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在集气瓶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色,表示氨气收集满了.
(4)将生成的氨气溶于水后再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5)取两根玻璃棒,用第一根玻璃棒醮浓氨水,用第二根玻璃棒醮取浓盐酸,将两根玻璃棒靠近,在两根玻璃棒中间可以看见产生大量的白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Cl+NH3=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4C中含有14个中子
B.1H、2H、3H是同一种核素
C.H2O与D2O(重水)互称同位素
D.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I.乙烯是由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如图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B中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C中实验现象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II.现有CH4、C2H4、C6H6三种有机化合物:
(3)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CH4.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C6H6,生成水最多的是CH4
III.(4)分子式为C9H12的苯的同系物有8种,若在苯环上发生硝化反应时,生成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5)分子中含有22 个共价键的烷烃,烷烃的分子式:C7H16
(6)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式量最小的烷烃的结构简式,其名称为3-乙基戊烷.
(7)将某种烷烃进行氯代反应,测出一氯代物有4种.3.6g 该烃完全生成一氯代物时,放出的气体用蒸馏水完全吸收,所得溶液用0.1mol•L-1NaOH 溶液500mL恰好中和.则此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2,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发现了元素周期律B.提出了原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D.提出了分子学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氯-2,3-二氢-1-茚酮是合成新农药茚虫威的重要中间体.
已知:R-Cl$→_{C_{2}H_{5}OH}^{CH_{2}(COOC_{2}O_{5})_{2}}$RCH(COOC2H52$\underset{\stackrel{①O{H}^{-},②{H}_{3}{O}^{+}}{→}}{③△}$RCH2COOH
以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7Cl)为原料合成5-氯-2,3-二氢-1-茚酮(化合物F)工艺流程如下:

(1)写出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Cl2$\stackrel{光照}{→}$+HCl.
(2)化合物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反应B→C的类型为取代反应.
(3)某化合物是D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且分子中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
(4)E→F的转化中,会产生一种与F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的分馏可得到汽油
B.石油分馏得到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汽油是烃的混合物,煤油、柴油是由烃构成的纯净物
D.石油裂解是为了获得更多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