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链烃A含有5个碳原子且只有一个官能团,1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 O2,则A烃的类别是炔烃.

分析 根据A为烃,且含5个碳原子,设A的分子式为C5Hy,根据1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 O2,可得5+$\frac{y}{4}$=7,即可解得y.然后根据烃的通式来判断A的类别.

解答 解:由于A为烃,故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且含5个碳原子,故可以设A的分子式为C5Hy
根据1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 O2,可得5+$\frac{y}{4}$=7,解得y=8
故链烃A为C5H8,符合CnH2n-2,故为炔烃.
故答案为:炔烃.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类别的判断,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有机物的分子式,根据分子式所符合的通式即可得出有机物的类别,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W、M、X、Y、Z表示处于三个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与X同周期,W与Y同主族,Y与Z同周期,Z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M的气态氢化物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由Y、W、X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乙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两种10电子离子.试回答下列各问:(注意:用相应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表示.)
(1)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ⅥA族.
(2)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丙的化学式是HClO4,写出乙与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
(3)元素M的单质分子的电子式为,物质甲分子的结构式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YZ的形成过程
(5)写出X与Y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物质丁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将含3mol Na2CO3的溶液逐滴加入到含2mol MCln的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L CO 和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B.常温常压下,92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C.常温常压下,48g O3含有的分子数为3N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有机物A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且燃烧过程中产生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掉O2的物质的量,也正好和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②质谱图显示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且分子中含有六元环;
③碳和氧原子在分子结构中都有两种不同的化学环境,A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吸收峰.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实验式(或最简式)是CH2O;
(2)A的分子式是C6H12O6
(3)A的结构式是
(4)A有一种同分异构体B,其分子中也有六元环,所有碳原子都处于相同化学环境,其结构简式是,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吸收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35%的NaOH溶液和5%的NaOH溶液,求下列两种情况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1)等质量混合;
(2)等体积混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为无色粘稠液体,密度约为0.966g•cm-3,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作耐热塑料增塑剂.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己略去),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三颈烧瓶内加入0.05g钛酸四异丙酯、95.7g异癸醇及37.3g邻苯二甲酸酐;
②搅拌,升温至210℃,持续搅拌反应3小时;
③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出,抽滤;
④滤液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分液,再用蒸馏水洗涤、分液,得到粗产品;
⑤将粗产品加入蒸馏装置,减压蒸馏,获得成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钛酸四异丙酯的作用为催化剂.
(2)步骤②中升温至210℃,持续搅拌反应3小时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进行;判断反应已结束的方法是分水器中的水不再增加.
(3)步骤③抽滤时用到的硅酸盐质仪器有布氏漏斗、抽滤瓶.
(4)步骤④中分液时,得到粗产品的实验操作为放出下层液体后,关闭旋塞,从漏斗上口倒出.
(5)步骤⑤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沸点,防止高温下发生副反应,致使产品不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记录了如下.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镁带用砂纸擦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B)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
③镁带与2mol/L的稀盐酸反应(C)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
④铝条与2mol/L的稀盐酸反应(D)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⑤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E)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红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E②A③C④B⑤D
(3)实验结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研究性小组对Fe3+与S2-的反应有不同的看法,
(1)猜想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填反应类型).
针对上述猜想该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现象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查阅资料】
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FeS是黑褐色的固体.
(2)根据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实验①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3S2-═Fe2S3↓.
实验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2-═2Fe2++S↓.
(3)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检验对象是实验②所得混合物.
限选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CS2、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4)综合分析实验①、②,影响Fe3+与S2-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滴加顺序;溶液的浓度.(至少填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