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某矿样含有大量的CuS及少量其它不溶于酸的杂质.实验室中以该矿样为原料制备CuCl2•2H2O晶体,流程如图1:

(1)在实验室中,欲用37%(密度为1.19g•mL-1)的盐酸配制500mL 6mol•L-1的盐酸,需要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外,还有胶头滴管;
(2)①若在实验室中完成系列操作a.则下列如图2实验操作中,不需要的是cd(填下列各项中序号).
②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欲用实验证明滤液A(绿色)中存在上述平衡,除滤液A外,下列试剂中,还需要的是c(填序号).
a.FeCl3固体   b.CuCl2固体  c.蒸馏水
(3)某化学小组欲在实验室中研究CuS焙烧的反应过程,查阅资料得知在空气条件下焙烧CuS时,固体质量变化曲线及SO2生成曲线如图3所示.
①CuS矿样在焙烧过程中,有Cu2S、CuO•CuSO4、CuSO4、CuO生成,转化顺序为:
CuS$\stackrel{①}{→}$Cu2S$\stackrel{②}{→}$CuO•CuSO4$\stackrel{③}{→}$CuSO4$\stackrel{④}{→}$CuO
第①步转化主要在200~300℃范围内进行,该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2$\frac{\underline{\;\;△\;\;}}{\;}$Cu2S+SO2
②300~400℃范围内,固体质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是Cu2S转化为CuSO4,如图3所示过程中,CuSO4固体能稳定存在的阶段是c(填下列各项中序号).
a.一阶段    b、二阶段    c、三阶段  d、四阶段
③该化学小组设计如图4装置模拟CuS矿样在氧气中焙烧第四阶段的过程,并验证所得气体为SO2和O2的混合物.
a.装置组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气密性检查,请写出检查A-D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D中加水至淹没下端管口,微热A中圆底烧瓶看到D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微热后导管中有一小段水柱回流,则气密性.
b.当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便能说明第四阶段所得气体为SO2和O2的混合物.你认为装置D中原来盛有的溶液为氯化钡溶液.

分析 (1)根据配制500mL 6mol•L-1的盐酸的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
(2)①操作a为从氯化铜溶液中得到CuCl2•2H2O,操作方法按照操作顺序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据此进行解答;
②根据影响化学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的因素进行分析,注意铁离子和铜离子自身颜色会影响实验结果;
(3)①第①步反应为氯化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化亚铜和二氧化硫,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固体质量变化曲线及SO2生成曲线可知,300~400℃范围内二氧化硫含量达到最低,说明反应生成了硫酸铜,使固体质量明显增加;根据固体为硫酸铜时固体的质量最大进行分析;
③a.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D中加水至淹没下端管口,微热A中圆底烧瓶看到D中有气泡冒出;
b.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体能够与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可以使用氯化钡溶液检验.

解答 解:(1)配制500mL 6mol•L-1的盐酸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外、胶头滴管,使用还缺少: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2)①操作a实验的目的是从氯化铜溶液中得到CuCl2•2H2O,需要的操作方法按照操作顺序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所以需要的装置为a、b,不需要的为c和d,
故答案为:cd;
②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欲用实验证明滤液A(绿色)中存在上述平衡,则需要改变条件,看是否有平衡移动,因此实验中进入水后溶液蓝色加深,即可证明存在平衡;不能加入氯化铁固体或氯化铜固体,原因是铁离子和铁离子本身有颜色,实验c正确,
故答案为:c;
(3)①根据CuS矿样在焙烧过程中转化顺序可知,第①步反应为氯化铜转化成硫化亚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2$\frac{\underline{\;\;△\;\;}}{\;}$Cu2S+SO2
故答案为:2CuS+O2$\frac{\underline{\;\;△\;\;}}{\;}$Cu2S+SO2
②根据图象曲线变化可知,300~400℃范围内固体有硫化亚铜转化为硫酸铜,所以固体质量明显增加;当固体质量最大时,固体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所以CuSO4固体能稳定存在的阶段为第三阶段,
故答案为:Cu2S转化为CuSO4;c;
③a.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D中加水至淹没下端管口,微热A中圆底烧瓶看到D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微热后导管中有一小段水柱回流,
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D中加水至淹没下端管口,微热A中圆底烧瓶看到D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微热后导管中有一小段水柱回流,则气密性好;
b.第四阶段所得气体为SO2和O2的混合物,二氧化硫与氧气能够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所以装置D可以使用氯化钡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和氧气,
故答案为:氯化钡.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CuCl2•2H2O晶体的制备方法、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知识,题目难度较大,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量较大,充分考查了学生对书写知识掌握情况,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Mg2+、Ba2+、Cl-、CO32-、SO42-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的成分,分别取等体积的两份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沉淀,其物质的量为0.3mol;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其物质的量为0.2mol.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说明溶液中含有Mg2+,没有CO32-,理由是沉淀为氢氧化镁,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
(2)实验②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没有Ba2+,理由是生成沉淀为硫酸钡可知原溶液含硫酸根离子,但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能共存.
(3)通过离子的物质的量,能否判断溶液是否存在Cl-,说明理由阳离子电荷总数大于阴离子电荷总数,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常温下H2S饱和溶液1L,其浓度为0.1mol/L,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若要使溶液中的pH值增大同时使c(S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水B.加入适量NaOH固体
C.通入适量的O2D.加入适量的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

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
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0mL三口瓶a中加入70mL70%硫酸.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先加水、再加入浓硫酸.
(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缓缓滴加40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30℃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滴加苯乙腈;仪器c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是回流(或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
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便于苯乙酸析出.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BCE(填标号).
A.分液漏斗B.漏斗C.烧杯D.直形冷凝管E.玻璃棒
(3)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重结晶,最终得到40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95%(保留3位有效数字).
(4)用CuCl2•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最后一次少量洗涤液,加入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无白色浑浊出现.
(5)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某工厂生产亚氯酸钠的主要流程如下:

(1)气体a的化学式为O2.溶液A的名称是硫酸.
(2)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32-+2H+$\frac{\underline{\;△\;}}{\;}$2ClO2↑+SO42-+H2O,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反应过程中控制温度不高于20℃,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
(4)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上述生产中由NaClO2溶液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B、E、D(填字母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重结晶(填操作名称).
(5)为了测定NaClO2•3H2O的纯度,取上述产品10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出1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再加入足量酸化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2~3滴淀粉溶液,用0.264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填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发生变化,说明滴定达终点.重复三次实验,用去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则产品的纯度为95.37%(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提示:2Na2S2O3+I2═Na2S4O6+2Na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其中S元素为-l价)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SO2
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8SO2+2Fe2O3,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Fe、S(填元素符号).
当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时,则转移电子为1.1mol.
(2)实验室中用如图1装置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试写出一个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n 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m 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frac{\frac{n}{80}mol}{\frac{n}{80}mol+\frac{m}{233}mol}$×100%(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3)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3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a中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明SO2具有的性质为漂白性.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Ⅲ(填“I”、“Ⅱ”或“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制备过氧化氢的传统方法是在过氧化钡中加入稀硫酸.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制备过氧化氢的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气体①可能含有的物质是D.    
①CO   ②CO2 ③SO2
A.仅①③B.仅②③C.仅①②D.全部
(2)BaS不能存在于水中,BaS溶于水后,S元素主要以HS-的形式存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2BaS+2H2O?Ba(OH)2+Ba(HS)2
(3)已知:Ba(OH)2(aq)+CO2(g)═BaCO3(s)+H2O(l)△H=-162kJ•mol-1
2H2S(g)+Ba(OH)2(aq)═Ba(HS)2(aq)+2H2O(l)△H=-191kJ•mol-1
写出CO2 和Ba(HS)2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Ba(HS)2(aq)+CO2(g)+H2O(l)=BaCO3(s)+2 H2S(g)△H=+29kJ•mol-1.需将溶液A加热的原因是上述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BaCO3产率.
(4)气体②可进一步加工成为上述制取H2O2流程中的一种原料,该原料是H2SO4
(5)通入的CO2若含有O2会有BaSO4生成,所以通常增大溶液的pH以提高CO32-浓度,把BaSO4转化为BaCO3.若测得SO42-的浓度为1×10-4mol•L-1,则CO32-的浓度需大于2.5×10-3mol•L-1,才不致于生成BaSO4沉淀,已知Ksp(BaSO4)=1×10-10,Ksp(BaCO3)=2.5×10-9
(6)据报道,科学家在实验室已研制出在燃料电池的反应容器中,利用特殊电极材料以H2和O2为原料制取过氧化氢的新工艺.原理如图2所示,请写出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2H++O2+2e-=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选择下列物质中合适的序号填空:①液氨②氨水③盐酸④醋酸⑤硫酸银⑥碳酸氢钠⑦二氧化氮⑧二氧化碳⑨醋酸铵⑩葡萄糖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⑤⑥⑨;(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④;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⑦⑧⑩;(4)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⑧;
(5)属于酸式盐的是⑥;(6)属于分散系的是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的CCl4中C-Cl键数为为4NA
B.常温下,1 L 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NA
C.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 NA
D.0.1mol乙酸与0.1mol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