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分解方程式为:H2C2O4$\stackrel{加热}{→}$H2O+CO2↑+CO↑.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可选用下列装置,要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保证安全).

(1)通过实验证明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含有CO2,选用的装置有AGDC,证明有CO2生成的实验现象是D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选用装置G其主要作用是冷凝分解产物中的草酸,防止干扰CO2的检验(不选G不用作答).
(2)①证明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含有CO,要求看到至少两个明显现象,实验中选用的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A、F、D、B、H、D、C(装置可重复使用).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CuO.②能证明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含有CO的现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已知:碳酸电离常数为:K1=4.4×l0-7,K2=4.7×l0-11.写出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草酸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CO32-+H2C2O4=C2O42-+2HCO3-

分析 (1)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如果草酸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G装置温度较低,有冷凝作用,防止干扰实验;
(2)①要检验生成CO,在甲组实验后,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干燥CO,利用CO的还原性将CO氧化,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CO;H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且和CO反应有明显现象发生;
②CO具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由K可知酸性强弱,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解答 解:(1)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如果草酸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沉淀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则证明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含有CO2,选用的装置有AGDC;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易挥发,导致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草酸,草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草酸钙而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G装置温度较低,有冷凝作用,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
故答案为:AGDC;D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2)①要检验生成CO,在甲组实验后,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干燥CO,利用CO和Cu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O2,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CO避免环境污染,所以其连接顺序是A、F、D、B、H、D、C;
H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且和CO反应有明显现象发生,CuO能被CO还原且反应过程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现象明显,所以H中盛放的物质是CuO,
故答案为:A、F、D、B、H、D、C;CuO;
②CO具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CO将黑色的CuO还原为红色的Cu,只要H中黑色固体转化为红色且其后的D装置溶液变浑浊就说明含有CO,
故答案为: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由K可知酸性强弱,则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草酸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O32-+H2C2O4=C2O42-+2HCO3-,故答案为:2CO32-+H2C2O4=C2O42-+2HCO3-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难点是排列实验先后顺序,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列顺序,注意要排除其它因素干扰,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1)现将0.2mol•L-1的HA酸溶液与0.1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若HA是HCN,溶液中c(Na+)>c(CN-),则该混合溶液c(H+)< c(OH-)(填“>”“<”或“=”).若HA是CH3COOH,该混合溶液呈酸性,则c(CH3COOH)<c(CH3COO-)(填“>”“<”或“=”).
(2)浓度为0.1mol•L-1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①NH4Cl    ②NH4HSO4    ③NH3•H2O     ④CH3COONH4
(3)土壤的pH一般在4~9之间.土壤中Na2CO3含量较高时,pH可高达10.5,加入石膏(CaSO4•2H2O)可降低土壤碱性,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32-+H2O?HCO3-+OH-
(4)常温下在20mL 0.1mol/L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常温下0.1mol•L-1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0.01mol•L-1,则该溶液的pH为12;
②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填“能”或“不能”)不能大量共存;
③人造血液的pH约为7.4,则CO2在血液中主要以HCO3-的形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写出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此元素的原子中被电子占据的轨道有18个,有8 个能级(能量不同的轨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某化学探究小组开展如图所示实验制取NaClO2晶体并测定其纯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用50%双氧水配置30%的H2O2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量筒(填仪器名称);图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
(2)装置D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反应后溶液中阴离子除ClO2、ClO3、Cl、Cl0、OH外还可能含有一种阴离子是SO42-,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加足量的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SO42-.产生该离子最可能的原因是a.
a.B中有SO2气体产生,并有部分进入D装置内
b.B中浓硫酸挥发进入D中与NaOH中和
c.B中的硫酸进入到D装置内
(3)请补充从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5)测定样品中NaClO2的纯度: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体稀释成100ml待测溶液.取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c mol•L-1Na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42-
①确认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②所称取的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为c•V•10-3mol(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时,为了过滤效果好,要用玻璃棒搅拌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蒸发操作时,为了防止局部过热,要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是碱性氧化物
B.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C.可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分Na2CO3 和NaHCO3
D.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Fe(OH)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Fe(OH)3Fe(OH)2Al(OH)3
开始沉淀2.37.53.4
完全沉淀3.29.74.4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调节PH,除去溶液中Al3+(使溶液中Al3+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工艺中“搅拌”的作用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2)生产中碱式硫酸铁溶液蒸发时需要在减压条件下的原因是防止蒸发时温度过高,碱式硫酸铁进一步水解生成Fe(OH)3
(3)反应Ⅱ中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NO2-=Fe3++NO↑+H2O或Fe2++H2O+NO2-=Fe(OH)2++NO↑+H+,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Ⅱ常同时通入O2循环使用产物以减少NaNO2的用量,O2的作用是2H2O+4NO+O2=4HNO3(或2NO+O2=2NO23NO2+H2O=2HNO3+N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根据我国质量标准,产品中不得含有Fe2+及NO3-.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D.(填写字母)
A.溴水    B.KSCN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前四周期的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均与元素X紧密相邻.已知元素X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2O5,B、D同主族且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1)D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4s24p3
(2)A、C、X三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S>Si(用相应的元素符号作答).
(3)B、X、D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H3>AsH3>PH3(用相应的化学式作答).
(4)E元素是A元素所在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试推测下列微粒的立体构型:
微粒EO2-EO3-
立体构型名称
(5)元素B的一种氢化物B2H4具有重要的用途.有关B2H4的说法正确的是AB.(选填字母)
A.B2H4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B.B原子是sp3杂化
C.B2H4分子中含有5个σ键和1个π键        D.B2H4晶体变为液态时破坏共价键
(6)F元素基态原子M层上有5对成对电子,请解释F晶体能导电的原因铁是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因此铁能导电.F形成的单质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三种晶胞(如图所示)中F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4:6:3,δ、γ、α三种晶胞的边长之比为$\frac{2}{\sqrt{3}}$:$\sqrt{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