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A和3.0mol B,发生反应xA(g)+2B(g)?yC(g).恒温下反应10min后突然改变某一条件,12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I;18min时升高温度,22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II.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10min时,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A)=0.04mol/(L•min);平衡状态I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a(A)=60%.x:y=1:2.
(2)容器内的压强:平衡状态I与起始状态相比较是无法判断(选填“增大”、“减小”、“相等”或“无法判断”),逆反应为放热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3)推测第1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③④⑤(选填编号).
①减压  ②降温  ③升温  ④加催化剂  ⑤增加B的量  ⑥充入氦气
(4)已知平衡状态I时B的物质的量为0.6mol,平衡状态I的平衡常数为K1,则Kl=_40.

分析 (1)A是反应物,10 min内其浓度减小量为(1.0-0.6)mol•L-1,则平均反应速率=$\frac{△c}{△t}$计算得到,10 min时C的浓度增加0.40 mol•L-1,平衡状Ⅰ时A浓度减少1.0mol/L-0.4mol/L=0.6mol/L,C浓度增大为1.2mol/L,A的起始浓度=1mol/L,容器体积为2L,转化率=$\frac{消耗量}{起始量}$×100%,则C与A的浓度变化之比是2:1,即x:y=1:2;
(2)恒温下反应10min后突然改变某一条件C增大,A减小的速率增大,x:y=1:2,可以是1,2;2,4,得到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量变化不同,可能增加、减小或不变,18min时升高温度,C物质的量浓度减小,A浓度增大,说明平衡逆向进行;
(3)根据图象知10 min时反应速率加快,恒温下反应10min后突然改变某一条件C增大,A减小的速率增大,依据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正向进行的反应方向分析判断选项;
(4)若已知平衡状态Ⅰ时B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可以依据消耗的反应物和增大的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得到计量数之比,写出化学方程式,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平衡常数K1=$\frac{生成物平衡常数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解答 解:(1)A是反应物,10 min内其浓度减小量为(1.0-0.6)mol•L-1=0.4mol/L,v(A)=$\frac{0.4mol/L}{10min}$=0.04mol/(L•min),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知,平衡状Ⅰ时A浓度减少1.0mol/L-0.4mol/L=0.6mol/L,C浓度增大为1.2mol/L,A的起始浓度=1mol/L,容器体积为1L,转化率=$\frac{消耗量}{起始量}$×100%=$\frac{0.6mol/L}{1mol/L}$×100%=60%,消耗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则C与A的浓度变化之比是2:1,即x:y=1:2
故答案为:0.04mol/(L•min);60%;1:2;
(2)恒温下反应10min后突然改变某一条件C增大,A减小的速率增大,x:y=1:2,可以是1,2,化学方程式为A(g)+2B(g)?2C(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若为2,4,化学方程式为:2A(g)+2B(g)?4C(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若为3,6,则得到化学方程式为:3A(g)+2B(g)?6C(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得到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量变化不同,可能增加、减小或不变,平衡状态Ⅰ与起始状态的压强相比较,是不能确定的,无法确定,18min时升高温度,图象分析可知,C物质的量浓度减小,A浓度增大,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无法判断;放热;
(3)l0min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了直到到达化学平衡状态,A浓度减小,C浓度增大达到平衡状态Ⅰ,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①减压反应速率减小,与图象变化不一致,故①错误;
②降温反应速率减小,不符合图象变化,故②错误;
③升温反应速率增大,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反应仍正向进行最后达到平衡状态Ⅰ,故③正确;
④加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④正确;
⑤增加B的量是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⑤正确;
⑥恒温恒容容器中充入氦气,总压增大,分压不变,速率不变,故⑥错误;
所以反应条件的为③④⑤.
故答案为:③④⑤;
(4)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A和3.0molB,发生反应xA(g)+2B(g)?yC(g).A的起始浓度=1mol/L,容器体积为2L,若已知平衡状态Ⅰ时B的物质的量为0.6mol,消耗B物质的量为3.0mol-0.6mol=2.4mol,A消耗物质的量=2.0mol-0.4mol/L×2L=1.2mol,C生成物质的量=2L×1.2mol/L=2.4mol,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1.2:2.4:2.4=1:2:2,化学方程式为:A(g)+2B(g)?2C,
平衡浓度分别为:c(A)=0.4mol/L,c(B)=$\frac{0.6mol/L}{2L}$=0.3mol/L,c(C)=1.2mol/L
平衡状态I的平衡常数为:K1=$\frac{1.{2}^{2}}{0.4×0.{3}^{2}}$=40,
故答案为:40.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动等知识,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达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
(1)实验室除了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抽取氯气,也可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若产生0.3molCl2,则消耗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0.6mol.
(2)将氯气通入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欲检验Fe2+是否全部被氧化在Fe3+的操作、现象及结论为取待测液,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有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没有全部被氧化,若是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证明没有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全部被氧化.
(3)在加热条件下,浓NaOH溶液与氯气反应可获取NaClO3和氯化钠,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l2+6OH-=5Cl-+ClO3-+3H2O.
(4)已知在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烧碱液中,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2015年底和2016年初,全国范围内遭遇了雾霾大气,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政府提出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倡新能源,国家大力扶持光电产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伏发电主要利用高纯度单质硅制成的硅太阳能电池
B.硅单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硅具有两性
C.晶体硅的结构和金刚石类似,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
D.硅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选项方法结论
A实验室制氢气,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可以加快制备氢气的反应速率
B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则溶液变黄
氧化性:H2O2>Fe3+
C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S<0
D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粉状大理石>块状大理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存在.其中二氧化硫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完成下列填空:
(1)依据平衡移动原理,用化学用语解释将SO2通入CaCO3悬浊液使之变澄清的原因CaCO3(s)?Ca2+(ag)+CO32-(ag)CO32-+2SO2+H2O=CO2+2HSO3-..
(2)火法炼铜中有如下反应:
Ⅰ:2Cu2S(s)+3O2(g)=2Cu2O(s)+2SO2(g)△H=-768.2kJ•mol-1
Ⅱ:2Cu2O(s)+Cu2S(s)=6Cu(s)+SO2(g)△H=+116.0kJ•mol-1
①在反应Ⅱ中,只作氧化剂的是Cu2O(用化学式表示).
②反应Cu2S(s)+O2(g)=2Cu(s)+SO2(g)的△H=-217.4kJ•mol-1
(3)工业上用过硫酸钾(K2S2O8)测定钢铁中的锰含量,配平下列反应式:
Mn2++5S2O82-+8H2O=2MnO4-+10SO42-+16H+
(4)将SO2通入氯酸溶液中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已知反应掉1.5mol氯酸时转移了9.03×1023个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HClO3=H2SO4+2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如图是1mol NO2气体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则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总热量应为234kJ.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298398498
平衡常数K4.1×106K1K2
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H}_{3})}{c({N}_{2})•{c}^{3}({H}_{2})}$.
②试判断K1>K2(填写“>”“=”或“<”).
③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3v(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化合物N2 H4做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时,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某同学设计了一个N2 H4-空气碱性燃料电池,并用该电池电解200mL一定浓度NaCl与CuSO4混合溶液,其装置如图所示.

①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N2H4+4OH--4e-=4H2O+N2↑;
②理论上乙中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丙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写出在t1-t2时间段铁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Cu2++2e-=Cu;原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③在t2时所得溶液的pH为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CsICl2是一种碱金属的化合物,这类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s显+3价
B.CsICl2溶于水,电离生成:Cs+、I-、Cl-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CsICl2溶液,溶液褪色
D.在CsICl2溶液中通入Cl2,有单质碘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溴水可鉴别苯、乙醇、苯乙烯
B.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制备氯乙烷(C2H5Cl)
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检验氯代烃中含氯,加NaOH溶液加热后,用稀硫酸酸化,再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0.1mol•L-1醋酸溶液、0.1mol•L-1盐酸、pH=3的盐酸、pH=3的醋酸、CH3COONa晶体、NaCl晶体、CH3COONH4晶体、蒸馏水、锌粒、pH试纸、酚酞、NaOH溶液等.
(1)甲取出10mL0.1mol•L-1醋酸,用pH试纸测出其pH=a,确定醋酸是弱电解质,则a应该满足的关系是a>1,理由是醋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氢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L.
(2)乙同学分别取pH=3醋酸和盐酸各1mL,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定两溶液的pH,则可认定醋酸是弱电解质,判断的依据是醋酸在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说明醋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
(3)丙同学分别取pH=3的盐酸和醋酸各10mL,然后分别加入质量相同的锌粒,醋酸放出H2的速率快,则认定醋酸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正确吗?是(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反应过程中,醋酸的电离被促进,故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小于盐酸,即反应过程中醋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
(4)丁同学用CH3COONa晶体、NaCl晶体和pH试纸做实验,也论证了醋酸是弱酸的事实,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配制等浓度的CH3COONa和NaCl溶液,用pH试纸测得氯化钠溶液的pH=7,即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而若测得醋酸钠溶液显碱性,则说明醋酸为弱酸.
(5)请你利用上述试剂,设计一个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方案:将CH3COONH4溶于水得醋酸铵溶液,然后用pH试纸测得溶液显中性,则说明其为弱酸弱碱盐,即醋酸为弱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