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溴保存过程中,应在其液面上加少量水进行液封
B.少量的碱金属单质均应保存在煤油中
C.FeCl3溶液存放时应加少量盐酸
D.AgNO3溶液和KMnO4溶液均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分析 A.液溴密度比水大,易挥发;
B.如碱金属密度比煤油小,则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C.加入盐酸可防止氯化铁的水解;
D.易分解物质应避光、低温保存.

解答 解:A.液溴密度比水大,易挥发,在其液面上加少量水进行液封,可起到防止挥发的作用,故A正确;
B.Li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故B错误;
C.氯化铁水解呈酸性,加入盐酸,可防止氯化铁的水解,故C正确;
D.AgNO3和KMnO4易分解,应避光、低温保存,可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试剂的存放,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发明的“WXP复合纳米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生物,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鉴于此,可将此新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制造中去,以应用纳米新材料给人民币进行杀菌、消毒.该材料属于(  )
A.耐高温材料B.耐压材料C.复合材料D.耐腐蚀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2和Cl2混合通入水中后可能使品红褪色
B.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产生
C.单质硫在自然界只以化合态存在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2、CO、Cl2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一定条件下,7g炭粉与14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1g氧化物,则生成物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B.2:1C.2:3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是常用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可用图形来表示,•端为链烃基,O端为极性基.根据这一结构特点,试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Ⅰ.(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在其水溶液表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应是下列各图中的C图(填写序号),理由是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子的极性基(O端)应溶解于水(亲水基),链烃基(•端)不应溶解于水(憎水基).

(2)进入介质(水)内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可能会以下列结构形式中的AD存在(填写序号),理由是A中极性基交替排列,可减少分子之间的斥力;D中极性基(O端)向外、链烃基(•端)向内的排列,在一定程度上使憎水基团脱离与水的接触,使体系能量最低.

Ⅱ.工业合成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产品中的亲油基是
(4)由十二烷基苯制取对十二烷基苯磺酸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5)在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能促进污垢中的蛋白质(如奶渍、肉汤)等水解为可溶性的物质而被除去.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水溶液中浸泡10~30min,水温在40~50℃最佳.加酶洗衣粉不宜在高温下、潮湿环境中贮存,也不宜久存.请解释原因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酸碱度等),酶自身是蛋白质在不适宜的条件(如高温、水解)下容易变质.
(6)过去使用的合成洗涤剂中常加入三聚磷酸钠(Na5P3O10)做助剂,它可使硬度大的洗涤水软化,对微细的无机粒子或油脂具有分散、乳化、胶溶作用,防止污渍再次沉积到衣物上;它还能维持水溶液的弱碱性,提高洗涤剂的去污能力和洗涤效果.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提出必须生产和使用无磷洗涤剂.请解释原因三聚磷酸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常见物质A、B、C、D、E、X,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E为Fe,X是氢氧化钠,则A一定是氯气
B.若A为S,X为水,则A、B、C、D均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铈是一种重要的稀土金属元素,纳米CeO2可作抛光材料、催化剂载体(助剂)、汽车尾气吸收剂等,制备纳米CeO2的工艺流程如下(高铈中Ce显+4价):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过程中,为了加快酸浸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将铈矿石粉碎或加热提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写一条即可).
(2)H2O2的作用是将高铈硫酸盐还原.
(3)为了使硫酸铈溶液中的Ce3+沉淀完全,需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至少为9.(已知:Ksp[Ce(OH)3]=1.0×10-20,当离子浓度≤1.0×10-5mol/L,认为离子沉淀完全)
(4)氧化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5)检验制备的CeO2是否为纳米级的方法是将产品分散至水中,用一束强光照射,若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的CeO2为纳米级.
(6)高铈离子被还原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象中,温度高于T0时,高铈离子被还原的速率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越快,使得溶液中双氧水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7)测定Ce(OH)4样品纯度:取mg样品用适量稀硫酸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至250mL.准确量取出2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用c mol/L的(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录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将上述步骤重复3次,记录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mL.产品的纯度为$\frac{2.6cV}{m}$×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ClO2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熔点为-59℃,沸点为11.0℃,不稳定,易溶于水.某研究小组在60℃时用硫铁矿还原氯酸钠制取并收集二氧化氯.

(1)三颈烧瓶中加入NaClO3溶液、浓H2SO4,通入空气,温度为60℃时,通过固体加料器缓慢匀速加入硫铁矿粉末.反应开始时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配平:
15 ClO3-+1 FeS2+14 H+=15 ClO2+1 Fe3++2 SO42-+7 H2O
(2)凝集装置B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应该是冰水浴装置.
(3)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ClO2是否吸收完全.
(4)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洗涤;④干燥.
(5)用水吸收ClO2可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mL,稀释成100mL试样,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2+10I-+8H+=2Cl-+5I2+4H2O.
②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frac{135CV{\;}_{2}}{V{\;}_{1}}$g/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CO的混合物.
(2)计方案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NO2-$\frac{\underline{\;\;△\;\;}}{\;}$N2↑+2H2O.
(4)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步骤②中是为了排尽空气;步骤④是为了赶出所有的CO2,确保完全吸收.
(5)数据处理: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Fe2O3$\frac{\underline{\;\;△\;\;}}{\;}$2Fe+CO↑+CO2↑.
(6)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有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Ba(OH)2溶解度大,浓度大,使CO2被吸收的更完全;M(BaCO3)>M(CaCO3),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将此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在尾气出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一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