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从左向右依次从+1递增到+7价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第IA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可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分析 A、第二周期中,O、F没有正价;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
C、IA族包含碱金属与氢元素;
D、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解答 解:A.第二周期元素中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没有正价,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故B错误;
C、IA族包含碱金属与氢元素,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所以可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成200mL 1.84mol/L的稀硫酸,提供的仪器有:A.100mL量筒;B.20mL量筒;C.200mL容量瓶;D.500mL容量瓶;E.50mL烧杯;F.胶头滴管;G.玻璃棒.
(1)配制该溶液,应取用浓硫酸的体积为20mL.
(2)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BEGCF(填序号).
(3)配制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稀硫酸的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刻度线偏小.
②用于引流的玻璃杯没有洗涤偏小.
③定容时,仰视观察容量瓶刻度线偏小.
④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刚好相平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
B.由于Ksp(BaSO4)<Ksp(BaCO3),因此不可能使BaSO4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
C.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D.含1mol[Co(NH35Cl]Cl2的溶液与足量的AgNO3溶液混合,能生成2mol的AgCl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乙炔的结构简式:C2H2
B.S2-的结构示意图:
C.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D.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S04=2Na++S0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2SO2(g)+02(g)?2S03(g)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2n molSO2的同时生成2n molS03,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达到化学平衡时,SO2、0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变
C.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D.达到化学平衡时,SO2将完全转化为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c(N2):c(H2):c(NH3)=1:3:2
C.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减少2mol NH3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H2和1mol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会降低的是(  )
A.升高温度B.分离出HIC.充入H2D.充入H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少量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
B.
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
C.
验证乙烯的生成
D.
有机相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向20.00mL稀H2SO4中逐滴加入0.10mol/L的氨水,测得溶液的pH随加入氨水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20B.稀H2SO4的浓度为0.10mol/L
C.b点有:2c(NH4+)=c(SO42-)>c(H+)=c(OH-D.a点有:c(NH4+)<2c(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