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X、Y、Z、R、Q、M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R与X同主族;Y、R、Q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M的单质黄绿色有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IA族.
(2)Z、Q、M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写元素离子符号)Cl->O2->Mg2+
(3)X、Y、Z三种元素形成盐类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H4++H2O?NH3•H2O+H+.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O3-)>c(NH4+)>c(H+)>c(OH-).
(4)YX4M的电子式为,Q3Y2与水可剧烈反应,产生沉淀与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5)X、Z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
(6)M的单质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分析 X、Y、Z、R、Q、M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故X为H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为氨气,则Y为N元素;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为O元素;R与X同主族,且原子序数大于8,故为Na元素;Y、R、Q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故Q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且原子序数比11大;M的单质黄绿色有害气体,故为Cl元素.
(1)R为Na元素;
(2)微粒的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
(3)X、Y、Z三种元素形成盐类化合物为NH4NO3,NH4+水解显酸性,据此分析离子浓度大小;
(4)YX4M为NH4Cl,为离子化合物;Q3Y2为Mg2N3,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
(5)X、Z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H2O2
(6)M的单质即为氯气,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为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

解答 解:X、Y、Z、R、Q、M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故X为H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为氨气,则Y为N元素;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为O元素;R与X同主族,且原子序数大于8,故R为Na元素;Y、R、Q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故Q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且原子序数比11大,故为Mg元素;M的单质黄绿色有害气体,故为Cl元素.
(1)R为Na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第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A族;
(2)Z、Q、M简单离子分别为O2-、Mg2+、Cl-,而微粒的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越大,故Cl-的半径最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故Mg2+的半径最小,故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Mg2+,故答案为:Cl->O2->Mg2+
(3)X、Y、Z三种元素形成盐类化合物为NH4NO3,NH4+水解显酸性:NH4++H2O?NH3•H2O+H+,由于NH4+水解,且溶液显酸性,故离子浓度大小为:c(NO3-)>c(NH4+)>c(H+)>c(OH-),故答案为:NH4++H2O?NH3•H2O+H+;c(NO3-)>c(NH4+)>c(H+)>c(OH-);
(4)YX4M为NH4Cl,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Q3Y2为Mg2N3,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故答案为:;Mg3N2+6H2O=3Mg(OH)2+2NH3↑;
(5)X、Z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H2O2,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
(6)M的单质即为氯气,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为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推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和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盐水解过程和氮化物与水反应的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一:实验室制备苯甲酸的反应装置图1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溶解性
甲苯92-94.9110.6难溶于水
苯甲酸122122.13249微溶于水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在三颈瓶中加入4mL甲苯和20mL稀硫酸,放入碎瓷片后,加热至沸腾,加入12.8g高锰酸钾,加热到甲苯层消失.将三颈瓶在冰水浴中冷却,分离出苯甲酸晶体.
(1)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2)分离苯甲酸选用的玻璃仪器是BCD(填标号)
A分液漏斗  B玻璃棒  C烧杯  D漏斗  E蒸馏烧瓶  F直形冷凝管
(3)分离出的苯甲酸晶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KMnO4、K2SO4、MnSO4,为进一步提纯,应采用的方法是重结晶.
实验二:实验室用装置Ⅰ制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A中装有浓氨水,C中盛有碱石灰;用装置Ⅱ验证氨的某些性质,D内放置催化剂(铂石棉),按气流方向①→②→③→④连接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仪器B中应加入的固体药品Na2O2(填化学式);
②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2)若用装置Ⅰ制取干燥的SO2气体,则: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
②此时仪器C中改为盛装P2O5的作用是干燥S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或表示错误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
B.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有反应HCl(g)═$\frac{1}{2}$H2(g)+$\frac{1}{2}$Cl2(g)△H=+92.3kJ•mol-1
C.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则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D.已知氧气较臭氧稳定,则3O2(g)═2O3(g)△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周期表中第ⅡA族元素都为金属元素.
(1)铍随为第ⅡA元素,但却与第ⅢA族铝元素性质更相近,如二者的氯化物都为共价化合物,都易形成共聚分子.

①在多聚氯化铍中,铍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杂化,AlCl3易于Cl-结合生成[AlCl4]的结构式为(若有配位键,用“→”表示),[AlCl4]的立体构型名称为正四面体形.
②在[AlCl4]中,铝原子价电子在杂化轨道中的排布图为,铍与铝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是Be与Al的电负性相近.
(2)镁与铝同为第三周期元素,设镁的电离能为I1、I2、I3…,铝的电离能为I1′、I2′、I3′…,下列关于镁和铝电离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I1<I2<I3<I4     B.I3+I2<I2+I1     C.I2-I1′<I2-I1      D.I2′>I2:I1′<I1
(3)碳酸盐的阳离子不同,热分解的温度不同,MgCO3、CaCO3、SrCO3、BaCO3的热稳定性有强到弱的顺序为BaCO3>SrCO3>CaCO3>MgCO3,其原因是碳酸盐分解的本质为CO32-生成CO2和O2-,O2-与金属阳离子结合的过程,而MgO晶格能最大最稳定,故MgCO3最易分解(或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越容易)
(4)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岩浆中MgSiO3、CaSiO3、SrSiO3、BaSiO3晶出的先后顺序为MgSiO3>CaSiO3>SrSiO3>BaSiO3
(5)镁晶体的堆积方式为ABA型,其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该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frac{\sqrt{2}π}{6}$(用含π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1)已知CO的燃烧热△H为-283kJ•mol-1,CO (g)+2H2 (g)?CH3OH (1);△H=-129kJ•mol-1,欲求出CH3OH的燃烧热,则需要知道一个反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 (g)+O2 (g)?2H2O(l)△H.(反应热直接用△H表示).
 (2)向温度不同容积均为1L的a、b、c、d、e五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各充入3molCO2、7molH2的混合气体,控制适当条件使其同时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QkJ•mol-1,反应过程中维持各容器温度不变,测得t1时刻各容器中H2O的体积分数?(H2O) 如图所示.
①Q<(填“>”或“<”),五个容器中肯定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a、b.
②t1时刻时,容器a中正反应速率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e中正反应速率.
③Td℃时,该反应的平衡尝试K=4.
④欲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温度或者增大二氧化碳的量或者增大压强(写出两种).
(3)碳捕捉技术的应用既可降低碳排放也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
①NaOH溶液是常用的碳捕捉剂,若某次捕捉后得到的溶液中c(HCO3-):c(CO32-)=2:1,则所得溶液的pH=10[常温下 K1(H2CO3)=4.4×10-7、K2 (HCO3-)=5x 1O-11].
②在清除锅炉水垢的过程中,需要用Na2CO3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将微溶的CaSO4难溶性的CaCO3的理由是CaSO4难溶于酸,而CaCO3易溶于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四种短周期元素A、D、E、G,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G同主族,D、E同周期;A和D、E、G的单质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化合依次生成共价化合物甲、乙和离子化合物丙,丙和乙剧烈反应得到强碱溶液X和A的单质.请回答:
(1)化合物丙和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H2O=NaOH+H2↑;
(2)A和E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弱酸性,试用恰当的方程式解释该溶液呈弱酸性的原因H2O2?HO2-+H+
(3)将A、D、E三种元素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X恰好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试用恰当的方程式解释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NO2-+H2O?HNO2+OH-,该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请用离子符号按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以“>”连接填写)c(Na+)>c(NO2-)>c(OH-)>c(H+);
(4)在丙和乙的反应中,当转移1.5mol电子时,得到A单质3 g;若同时得到X的溶液0.50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5)工业制取甲的反应为:D2(g)+3A2(g)?2甲(g)△H<0.若改变下列任何一个条件(其它条件不变)时,上述平衡一定向右移动的是(填写序号)ACE.
A.将甲不断从反应体系中分离     B.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E.向体系中充入D2和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认为X中除含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Fe2+,应选用(  )
A.KSCN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溶液C.浓氨水D.酸性KMn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按如下要求填写相应的物质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当A是气体单质时,A是N2,B是NH3,C是NO,D是NO2,E是HNO3
(2)当A是固体单质时,A是S,B是H2S,C是SO2,D是SO3,E是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
(1)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过滤,能除去的部分杂质离子是Fe3+、Al3+,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2)步骤Ⅱ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Fe2+等杂质金属离子,用H2O2将Fe2+除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Fe2++2H++2H2O2=2Fe3++2H2O;步骤Ⅱ所得滤渣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Fe(OH)3、CaCO3、Mg(OH)2
(3)Na2SO4•10H2O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步骤Ⅲ所得母液溶质主要是Na2SO4和少量NaOH.可以向母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或稀硫酸、浓硫酸),再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Na2SO4•10H2O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