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探究铜和一定量(10mL)浓HNO3反应中是否产生NO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在反应前通入N2的作用是
 
,进行这步操作时应关闭
 
 而打开
 
(填K1、K2、K3).
(2)反应结束后,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40mL蒸馏水,再从B装置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加2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当滴定完成后消耗NaOH溶液18.00mL,则B容器中所得HNO3的物质的量是
 
,B中生成硝酸的同时会生成NO
 
mL(标准状况).
(3)用C装置读取排出水的体积时,应注意
 
 

(4)若不考虑实验前后导管中的气体,C装置的气体中至少含N2
 
mL.若由C装置测得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43.0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请你判断铜和一定量浓HNO3反应过程中是否有NO生成?如果有,写出判断的依据;如果没有,写出理由.
 
分析:(1)根据NO的性质分析;由装置图可知N2从K3进,空气从K1排出;
(2)根据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关系计算;根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3)读数时要保持左右气体压强相等,以减少误差;
(4)反应结束后,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40mL蒸馏水,已知试管的容积为50ml,所以原来试管内液体为10ml,则试管内的氮气为40ml;C装置测得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等于二氧化氮产生的NO与氮气的体积和.
解答:解:(1)NO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要先用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由装置图可知N2从K3进,空气从K1排出,所以要关闭 K2,打开K1、K3
故答案为: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K2;K1、K3
(2)根据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关系:HNO3~NaOH   可知n(HNO3)=0.1000mol/L×0.018L×4=7.2×10-3mol;
由3NO2+H2O=2HNO3+NO可知,n(NO)=
1
2
n(HNO3)=3.6×10-3mol,则V(NO)=nVm=3.6×10-3mol×22.4L/mol=0.0806L=80.6ml;
故答案为:7.2×10-3mol;80.6;
(3)读数时要保持左右气体压强相等,以减少误差,即保持两边液面相平,还要用眼睛平视读数;故答案为:保持两边液面相平;眼睛平视读数;
(4)反应结束后,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40mL蒸馏水,已知试管的容积为50ml,所以原来试管内液体为10ml,则试管内的氮气为40ml;C装置测得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143.0mL,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产生的NO为80.6ml,氮气的体积为40ml,80.6ml+40ml<143.0mL,说明原来气体中有NO;
故答案为:40mL;有NO生成,NO2溶于水生成7.2×10-3molHNO3的同时,产生80.6mLNO,而试管中原有N2等气体的总体积为40mL,两者加和小于143.0mL.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实验设计的判断,物质反应的计算应用,主要考查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析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D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试回答:
(1)A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C中产生“喷泉”现象
C中产生“喷泉”现象

(2)装置B的作用是
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6H6+Br2
Fe
C6H5Br+HBr
C6H6+Br2
Fe
C6H5Br+HBr

(4)实验前应对A、B、C三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则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的操作为
先关闭K2,打开K3,将装C中的b导管插入水中,双手握住烧瓶,若观察到b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装置C的气密性好
先关闭K2,打开K3,将装C中的b导管插入水中,双手握住烧瓶,若观察到b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装置C的气密性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6月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D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试回答:
(1)A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前应对A、B、C三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则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的操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①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D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试回答: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Ⅱ、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不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准确称取烧碱样品5.0g,将样品配成250mL的待测液。

(2)取10.00mL待测液,用           量取注入锥形瓶中。(填仪器)

(3)用0.2000mol/L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                 ,直到滴定终点。

(4)根据下列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第三次

10.00

4.20

25.70

(5)根据上述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烧碱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湖南省高一6月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D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试回答:

(1)A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前应对A、B、C三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则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的操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