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 | |
B. | 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 |
C. | 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c(CH3COOH)+c(H+) | |
D. |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 |
分析 A.根据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OH-)+c(CN-)=c(Na+)+c(H+)分析;
B.点③中pH=7,则c(OH-)=c(H+);
C.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CH3COO-)=c(Na+)+c(H+);
D.根据点①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c(HCN)+c(CN-)=c(Na+)和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c(CH3COOH)+c(CH3COO-)=c(Na+)分析.
解答 解:A.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OH-)+c(CN-)=c(Na+)+c(H+),而且c(OH-)>c(H+),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OH-)+c(CH3COO-)=c(Na+)+c(H+),而且c(OH-)<c(H+),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所以c(CH3COO-)>c(CN-),故A错误;
B.点③中pH=7,则c(OH-)=c(H+),则点③中c(Na+)=c(CH3COO-)>c(H+)=c(OH-),故B错误;
C.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CH3COO-)=c(Na+)+c(H+),在③中Na元素的物质的量与醋酸的总物质的量相同,由于醋酸根离子要水解,所以c(Na+)>c(CH3COOH),所以c(CH3COO-)+c(OH-)>c(CH3COOH)+c(H+),故C错误.
D.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HCN)+c(CN-)=c(Na+),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c(CH3COOH)+c(CH3COO-)=c(Na+),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则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c(CN-)=c(HCN)-c(CH3COOH),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明确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Ⅰ代表HB,b点时体系中有:c(B-)+c(HB)=0.05mol/L | |
B. | 滴定分析中,甲基橙不能用做滴定曲线Ⅰ中的指示剂 | |
C. | a点时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c(Na+) | |
D. | 若Ⅱ代表HA的滴定曲线,则Ka(HB)≈1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mol/L的硝酸钾溶液中:Mg2+,Fe2+、Cl-、SO42- | |
B. | 由水电离的c(H+)=1.0×10-13mol/L的溶液中:Ca2+,K+、Br-、HCO3- | |
C. | 在pH=1的溶液中:NH4+、Na+、ClO-、Cl- | |
D. | 无色溶液中:Al3+、Na+、S2-、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图1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 | |
B. | 用图2装置精炼铝 | |
C. | 用图3装置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
D. | 用图4装置可比较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3C60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所以K3C60是电解质 | |
B. | Mg、Fe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氢氧化物 | |
C. |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 |
D. | 变化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则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 ⅰ.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ⅱ.大量无色气体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放出大量的热 ⅲ.烧杯底部出现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准状况下,0.5NA个Br2分子所占的体积为11.2 L | |
B. |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5 mol N2和1.5 mol H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NH3分子数小于NA | |
C. | 标准状况下,6.72 L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 |
D. | 在0.1 mol•L-1NH4Cl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可能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