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常温下,用0.10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 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
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C.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c(CH3COOH)+c(H+
D.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

分析 A.根据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OH-)+c(CN-)=c(Na+)+c(H+)分析;
B.点③中pH=7,则c(OH-)=c(H+);
C.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CH3COO-)=c(Na+)+c(H+);
D.根据点①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c(HCN)+c(CN-)=c(Na+)和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c(CH3COOH)+c(CH3COO-)=c(Na+)分析.

解答 解:A.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OH-)+c(CN-)=c(Na+)+c(H+),而且c(OH-)>c(H+),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OH-)+c(CH3COO-)=c(Na+)+c(H+),而且c(OH-)<c(H+),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所以c(CH3COO-)>c(CN-),故A错误;
B.点③中pH=7,则c(OH-)=c(H+),则点③中c(Na+)=c(CH3COO-)>c(H+)=c(OH-),故B错误;
C.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CH3COO-)=c(Na+)+c(H+),在③中Na元素的物质的量与醋酸的总物质的量相同,由于醋酸根离子要水解,所以c(Na+)>c(CH3COOH),所以c(CH3COO-)+c(OH-)>c(CH3COOH)+c(H+),故C错误.
D.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HCN)+c(CN-)=c(Na+),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c(CH3COOH)+c(CH3COO-)=c(Na+),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则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c(CN-)=c(HCN)-c(CH3COOH),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明确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变化:
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B、C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VIA族.
(2)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W,金属铜与W的浓溶液反应,写出该化学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W体现了ac的性质(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3)将A与X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W,写出该化学方程式4NO+3O2+2H2O=4HNO3
(4)探究实验发现,强酸W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元素化合价越低.在一定条件下,少量的镁与足量极稀的W充分反应,生成还原产物的化合价最低,若生成的还原产物为0.1mol,则参加反应的W为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室温下,用0.1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mol/L的HA和HB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Ⅰ代表HB,b点时体系中有:c(B-)+c(HB)=0.05mol/L
B.滴定分析中,甲基橙不能用做滴定曲线Ⅰ中的指示剂
C.a点时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c(Na+
D.若Ⅱ代表HA的滴定曲线,则Ka(HB)≈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1.0mol/L的硝酸钾溶液中:Mg2+,Fe2+、Cl-、SO42-
B.由水电离的c(H+)=1.0×10-13mol/L的溶液中:Ca2+,K+、Br-、HCO3-
C.在pH=1的溶液中:NH4+、Na+、ClO-、Cl-
D.无色溶液中:Al3+、Na+、S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图1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
B.用图2装置精炼铝
C.用图3装置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D.用图4装置可比较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K3C60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所以K3C60是电解质
B.Mg、Fe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氢氧化物
C.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D.变化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则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ⅰ.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ⅱ.大量无色气体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放出大量的热
ⅲ.烧杯底部出现白色沉淀
(1)现象ⅰ中的红色物质是Cu.
(2)经检验现象ⅱ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
①甲认为Al与H+反应产生了氢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存在大量H+的原因Cu2++2H2O?Cu(OH)2+2H+
②氢气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的原因是Cu和Al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Cu为正极,H+在正极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气.
(3)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查阅资料:Cu+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Cu(NH32+(无色),该无色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实验步骤如下:
a.取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b.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c.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d.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①步骤c的实验方案是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uCl溶于浓氨水的原因CuCl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uCl(s)?Cu+(aq)+Cl-(aq),加入浓氨水,浓氨水与Cu+反应生成Cu(NH32+,Cu+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CuCl溶解.
(4)探究CuCl产生的原因.
①丙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因为Cu具有还原性.
②取Cu粉与1mol/L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丙再次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5NA个Br2分子所占的体积为11.2 L
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5 mol N2和1.5 mol H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NH3分子数小于NA
C.标准状况下,6.72 L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在0.1 mol•L-1NH4Cl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可能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图为有机物X的合成路线:

已知:
①A的产量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
②R-CHO+CH3COOR′$\stackrel{CH_{3}CH_{2}ONa}{→}$R-CH=CH-COOR′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俗称:醋酸
(2)A→B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反应条件①为:氯气、光照
(3)C+D→E的反应方程式:
(4)F分子的结构简式:,其最多有11个原子共平面.
(5)以甲醇、物质C为起始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制备聚丙烯酸甲酯的合成路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