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草酸铁晶体Fe2(C2O43•xH2O通过相关处理后可溶于水,且能做净水剂,在110℃可完全失去结晶水.为测定该晶体中铁的含量和结晶水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称量5.20g草酸铁晶体进行处理后,配制成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步骤2: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先加足量稀H2SO4酸化,再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锌粉,加热至溶液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3:用0.0200mol/LKMnO4溶液滴定步骤2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1 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重复步骤2、步骤3的操作2次,分别滴定消耗0.0200mol/LKMnO4溶液为V2、V3mL.
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KMnO4溶液的浓(mol/L)KMnO4溶液滴入的体积(mL)
10.0200V1=20.02
20.0200V2=23.32
30.0200V3=19.9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酸铁溶液能做净水剂的原因Fe3++3H2O?Fe(OH)3(胶体)+3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该实验步骤1和步骤3中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玻璃棒外,需用下列仪器中的A、C、D、F(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胶头滴管       E.漏斗             F.250mL容量瓶
(3)实验步骤2中 KMnO4氧化草酸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Fe3+还原为Fe2+
(4)步骤3滴定时是否选择指示剂否(是或否);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加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为浅紫红色,且30s内浅紫红色不褪去.
(5)在步骤3中,下列滴定操作使测得的铁含量偏高的有AB.
A.滴定管用水洗净后直接注入KMnO4溶液
B.滴定管尖嘴内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读取KMnO4溶液体积时,滴定前平视,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6)实验测得该晶体中结晶水的个数x为8.

分析 (1)草酸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
(2)步骤1:称量5.20g草酸铁晶体进行处理后,配制成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结合配制溶液的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摇匀等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步骤3:用0.0200mol/LKMnO4溶液滴定步骤2所得溶液至终点,需要锥形瓶、滴定管等;
(3)KMnO4氧化草酸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被还原为硫酸锰,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加入锌粉的目的是还原铁离子;
(4)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说明反应达到终点;
(5)依据滴定误差分析的方法判断,误差可以归结为标准液的体积消耗变化分析误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
A.酸式滴定管要用标准液润洗;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读取标准溶液体积增大;
C.读取标准液体积时,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读取标准溶液体积减小;
(6)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n(Fe)=5n(MnO4-),可以计算n(Fe),然后可以计算晶体中Fe2(C2O43物质的量,根计算摩尔质量得到x的值.

解答 解:(1)草酸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故答案为:Fe3++3H2O?Fe(OH)3(胶体)+3H+
(2)步骤1:称量5.20g草酸铁晶体进行处理后,配制成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结合配制溶液的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摇匀等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主要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步骤3:用0.0200mol/LKMnO4溶液滴定步骤2所得溶液至终点,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管,需要盛放在酸式滴定管则,滴定过程中需要锥形瓶、铁架台等,该实验步骤1和步骤3中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玻璃棒外,需用下列仪器中的A、C、D、F,
故答案为:A、C、D、F;
(3)KMnO4氧化草酸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被还原为硫酸锰,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Fe3+还原为Fe2+
故答案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将Fe3+还原为Fe2+
(4)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步骤3滴定时不需要选择指示剂,反应终点判断为:加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为浅紫红色,且30s内浅紫红色不褪去,
故答案为:否;加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为浅紫红色,且30s内浅紫红色不褪去;
(5)A.酸式滴定管要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立即装入标准液,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符合;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读取标准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故B符合;
C.读取标准液体积时,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读取标准溶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小,故C不符合;
故答案为:AB;
(6)用0.0200mol/LKMnO4溶液滴定步骤2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1 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重复步骤2、步骤3的操作2次,分别滴定消耗0.0200mol/LKMnO4溶液为V2、V3mL,计算平均值,实验2数值误差较大舍去,消耗体积V=$\frac{20.02+19.98}{2}$ml=20.00ml,
铁元素守恒,高锰酸钾溶液滴定亚铁离子发生的反应为:
5Fe2++MnO4-+8H+=Mn2++5Fe3++4H2O
5              1
n          0.0200mol/L×0.0200L
n=0.002mol,
250ml溶液中含铁元素物质的量=0.002mol×$\frac{250}{25}$=0.02mol,Fe2(C2O43•xH2O物质的量=0.01mol,
5.20g草酸铁晶体摩尔质量=$\frac{5.20g}{0.01mol}$=520g/mol,
Fe2(C2O43•xH2O=520,
x=8,
故答案为:8.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计算,主要是滴定实验的过程分析和误差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1-18号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表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D单质的电子式
 ②写出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O=C=O;
③E和F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填写氢化物的化学式)HCl;
④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其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其水溶液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短周期元素X、Y的价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序数比等于$\frac{1}{2}$;元素Z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
(1)Y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2)预测Na2Y、H2Y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小Na2S>H2S.
(3)Y与X可形成YX32-.YX32-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用文字描述),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写出一种由Y的同周期元素Q、V形成的与YX3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PCl3
(4)Y与Z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S.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frac{\frac{4}{6.02×1{0}^{23}}mol×97g/mol}{(540.0×1{0}^{-10}cm)^{3}}=4.1$g•cm-3(列式并计算).
(5)2mol配合物[Z(NH34]SO4含有σ键的数目为4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_{53}^{131}$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_{53}^{131}$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_{53}^{131}$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_{53}^{131}$I的化学性质与${\;}_{53}^{127}$I相同
B.${\;}_{53}^{131}$I的原子序数为53
C.${\;}_{53}^{131}$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_{53}^{131}$I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多于中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如图是一种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其总反应方程式为N2H4+O2=N2+2H2O,通入N2H4(肼)的一极是电池的负极(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填“正极”或“负极”).
(2)在上述燃料电池中,若完全消耗16gN2H4,则理论上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
(3)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燃料电池的优点是能量转化率高、排出物不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_{2})×c({H}_{2})}{c(CO)×c({H}_{2}O)}$,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70080083010001200
K1.671.111.000.600.38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g)+CO2(g)?CO(g)+H2O(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如果此时测得CO2为0.5 mol,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常数符合下列关系式:$\frac{c(C{O}_{2})}{3c(CO)}$=$\frac{c({H}_{2}O)}{5c({H}_{2})}$,则此时温度7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丙烯的分子式为:CH3CH=CH2B.H2O2的电子式为:
C.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D.苯的比例模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
B.镉元素属于重金属元素,食用‘镉大米’会影响骨骼和肾脏
C.使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可使聚氯乙烯由弹性塑胶变为硬塑胶
D.面粉生产中禁止添加的过氧化钙(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2完全转化为NH3时,即可视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和气体密度都不再变化
C.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则停止进行
D.达到化学平衡时,3ν(逆NH3)=2ν(正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