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亚硫酸钠在印染、造纸等众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小组用Na2CO3溶液吸收SO2制备Na2SO3.其实验流程如下:

(1)SO2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形成酸雨.
(2)用Na2CO3溶液能吸收SO2的原因是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3)查阅资料可知,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 ②2NaHCO3+SO2+H2O═2CO2↑+Na2SO3 ③Na2SO3+SO2+H2O═2NaHSO3
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线2表示的组分为NaHCO3(填化学式).
(4)实验时,“反应Ⅱ”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获得的Na2SO3产品久置后质量变重,主要原因是Na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Na2SO4

分析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依次发生的反应为Ⅰ: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2NaHCO3+SO2=Na2SO3+CO2,SO2+Na2SO3=2NaHSO3,反应Ⅱ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得到亚硫酸钠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Na2SO3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又被氧化为硫酸;
(2)Na2CO3溶液呈碱性;
(3)依据反应过程和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图象3表示的是亚硫酸钠,图象2表示的是碳酸氢钠;
(4)“反应II”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和亚硫酸氢钠反应得到亚硫酸钠;
(5)Na2SO3被空气氧化成Na2SO4

解答 解:(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又被氧化为硫酸,则SO2形成硫酸型酸雨,故答案为:酸雨;
(2)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用Na2CO3溶液能吸收SO2,故答案为: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3)依据反应过程和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图象3表示的是亚硫酸钠,线2表示的组分为NaHCO3,故答案为:NaHCO3
(4)“反应II”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和亚硫酸氢钠反应得到亚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
故答案为: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
(5)Na2SO3产品久置后质量变重,主要原因是Na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Na2SO4
故答案为:Na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Na2SO4

点评 本题考查了无机物制备流程、反应原理及其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山一高三上第二次统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

物质编号

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

A

N2

NO2

NO

HNO3

B

Na

Na2O2

NaOH

NaCl

C

Si

SiO2

H2SiO3

Na2SiO3

D

Al2O3

NaAlO2

Al

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对N2、NO、NO2等物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已知:
N2(g)+3H2(g)?2NH3(g)△H=-92.4kJ•mol-1
2H2(g)+O2(g)?2H2O(1)△H=-571.6kJ•mol-1
写出常温、常压下,N2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N2(g)+6H2O(1)?4NH3(g)+3O2(g)△H=+1530.0kJ/mol.
(2)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可消除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N2(g)+2CO2(g)△H<0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1.4mol NO、1.2molCO充入2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填序号);
a.2v(NO)=v(N2) b.气体总压不变
c.c(CO2)=c(CO) d.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2;
③从反应开始到5min,生成了0.05mol N2,则5min 内v(CO2)=0.01mol•L-1•min-1,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8mol,平衡将向左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④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发生如图1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c(填号).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NO的浓度        c.升高温度         d.加入催化剂
(3)利用NO2可制备N2O5,原理如图2所示.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为NO2-e-+HNO3=N2O5+H+;此隔膜为阳(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对氢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趋重要,首先要解决氢气的安全贮存和运输问题,储氢材料和储氢技术是关键技术,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储氢材料范围由金属扩展至合金甚至有机物领域,根据信息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I.2Li+H2$\frac{\underline{\;\;△\;\;}}{\;}$2LiHⅡ.LiH+H2O=LiOH+H2
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g/cm3,用锂吸收11.2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frac{1}{1120}$.
(2)NaBH4(氢元素为-1价)也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得到NaBO2,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H4+2H2O═NaBO2+4H2↑.
(3)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氢气.在6.0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1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52mol.
(4)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g)$?_{高温}^{Pt-Sn/Al_{2}O_{3}}$(g)+3H2(g).
在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环己烷,其起始物质的量为a mol,平衡时体系中压强为P MPa,苯的物质的量为b mol,平衡常数Kp=$\frac{27{b}^{4}{P}^{3}}{(a-b)(a+3b)^{3}}(MPa)^{3}$(用含a、b、P的代数式表示,平衡常数Kp表达式要求带单位;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他有机物).

①导线中电流移动方向为B→E.(用B、E表示)
②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H++6e-═C6H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氢气在O2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或“吸”),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2)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角度来看,是由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产物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已知破坏1mol H-H键、1mol O═O键、1mol H-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498kJ、463kJ的能量.则2mol H2(g)和1mol O2(g)转化为2mol 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482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有a、b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保持容积不变,b中的活塞可上下移动,以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3molA、1molB分别同时混合于a、b两容器中,发生反应:
3A(g)+B(g)?2C(g)+D(g)
(1)达平衡时,a中A的浓度为M mol?L-1,C的浓度为N mol?L-1,b中A的浓度为m mol?L-1,C的浓度为n mol?L-1,则M<m;N<n; (填“>”或“<”或“=”或“无法比较”)
(2)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分别充入 a、b 两容器,达平衡后a中C的浓度为N mol?L-1的是DE,b中C的浓度为n mol?L-1的是ADE
A.6molA+2molB            B.3molA+2molC       C.2molC+1molB+1mol D
D.2molC+1molD            E.1.5molA+0.5molB+1molC+0.5molD
(3)若将2molC和2molD充入a中,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A的浓度为Wmol?L-1,C的浓度为Ymol?L-1,则W和M,Y和N之间的关系为W>M、Y<N. (填>、<、=、无法比较)
(4)保持温度不变,若将4molC和2molD充入a中,平衡时A的浓度为R mol?L-1,则关系式正确的是C
A.R=2M     B.R<M       C.M<R<2M       D.R>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收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是一种(  )
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1)为了检验和除去表中的各种杂质(括号里的为杂质),请从①中选出适当的检验试剂,从②中选出适当的除杂试剂,将所选的答案用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检验的试剂:A.无水硫酸铜B.酸性高锰酸钾溶C.水D.氢氧化钠溶液
②除杂试剂:a.无水硫酸铜  b.乙酸    c.新制的生石灰  d.溴水
物质检验试剂除杂试剂
甲烷(乙烯)
酒精(水)
(2)如图,在左试管中先加入2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3mL浓硫酸,再加入2mL乙酸,充分摇匀.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试回答:在右试管中通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作用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反应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OOH+C2H5OH$?_{△}^{浓硫酸}$CH3COOC2H5+H2O
(2)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主要作用是中和乙酸、吸收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分离.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不能插入试管B的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
(5)做此实验时,往往还向大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暴沸.
(6)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量是理论产量的67%,则实际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是B.
A.44g         B. 29.5g            C.74.8g        D.8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