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室温下,分别用0.1mol•L-1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向NaHCO3溶液中通CO2至pH=7:c(Na+)=c(HCO3-)+2c(CO32-
B.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c(Na+)=c(Cl-
C.向NaHSO4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Ba(OH)2溶液:pH=13
D.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frac{c(N{H}_{4}^{+})}{c(N{H}_{3}•{H}_{2}O)}$增大

分析 A.溶液的pH=7,则c(H+)=c(OH-),根据混合液中的电荷守恒判断;
B.根据混合液中的物料守恒判断;
C.设溶液体积都是1L,反应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frac{0.1mol/L×2×1L-0.1mol/L×1L}{2L}$=0.05mol/L;
D.加入氯化铵后,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一水合氨的电离,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结合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

解答 解:A.向NaHCO3溶液中通CO2至pH=7,c(H+)=c(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3-)+2c(CO32-),故A正确;
B.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c(Na+)=c(Cl-),故B正确;
C.向NaHSO4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Ba(OH)2溶液,设溶液体积都是1L,反应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frac{0.1mol/L×2×1L-0.1mol/L×1L}{2L}$=0.05mol/L,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是0.1mol/L,溶液的pH≠13,故C错误;
D.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一水合氨的电离,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而$\frac{c(N{H}_{4}^{+})}{c(N{H}_{3}•{H}_{2}O)}$=$\frac{c(N{H}_{4}^{+})}{c(N{H}_{3}•{H}_{2}O)}$×$\frac{c(O{H}^{-})}{c(O{H}^{-})}$=$\frac{{K}_{b}}{c(O{H}^{-})}$,所以该比值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使用氯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而建议采用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易溶于水、不稳定、呈黄绿色,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同时需要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实验室以电解法制备ClO2的流程如图:

(1)ClO2中所有原子不是(填“是”或“不是”)都满足8电子结构.如图所示电解法制得的产物中杂质气体B能使石蕊试液显蓝色,除去杂质气体可选用C.
A.饱和食盐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四氯化碳
(2)稳定性二氧化氯是为推广二氧化氯而开发的新型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二氧化氯可广泛用于工业和饮用水处理
B.应用在食品工业中能有效地延长食品贮藏期
C.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二氧化氯的使用范围
D.在工作区和成品储藏室内,要有通风装置和监测及警报装置
(3)欧洲国家主要采用氯酸钠氧化浓盐酸制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4HCl(浓)═2NaCl+Cl2↑+2ClO2↑+2H2O.缺点主要是产率低、产品难以分离,还可能污染环境.
(4)我国广泛采用经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制备,化学方程式是2NaClO2+Cl2═2NaCl+2ClO2,此法相比欧洲方法的优点是安全性好,没有产生毒副产品.
(5)科学家又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利用硫酸酸化的草酸(H2C2O4)溶液还原氯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NaClO3+H2SO4═Na2SO4+2CO2↑+2ClO2↑+2H2O.此法提高了生产及储存、运输的安全性,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起到稀释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A、B、C、D、E、F六种物质或粒子,其中A、B、C、D都具有如图1所示的结构或结构单元,(图中正四面体以外可能有的部分未画出,虚线不表示化学键或分子间作用力,X、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A、B、G为原子晶体,工业上利用单质A的同素异形体与B物质发生置换反应来制取单质G的粗产品.C、D、E、F均含有10个电子,且D是阳离子,D与F的组成元素相同.C、E、F为分子晶体,E常温下呈液态.

(1)与A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2)D的中心原子J的杂化类型为sp3,F易溶于E,其原因是氨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3)科学家把A60和钾(K)掺杂在一起制造出了一种化合物,其晶胞如图2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其化学式为K3C60
继A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G60、J60,A、G、J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Si(填元素符号).G60分子中每个G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G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G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1mol G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1.806×1025
(4)已知某红紫色配合物为CoCl3•5F•H2O,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加入强碱无现象,加热至沸腾有F放出,同时产生Co2O3沉淀.加AgNO3于该配合物溶液中,有AgCl沉淀生成,过滤后加AgNO3溶液于滤液中无变化,但加热至沸腾有AgCl沉淀生成,且其质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二分之一.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Cl(NH35]Cl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工业上利用某地磷矿(主要成分是磷酸钙,质量分数为80%,另外还含有石英及少量碳酸镁、氧化铝等不含磷杂质)制取磷铵,并用制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取硫酸、水泥.其生产流程如图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窑气(SO2)进入接触室前需要净化的目的是防止接触室中的催化剂中毒;
(2)实验室完成操作b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等;
(3)图2表示接触室和吸收塔的内部构造.吸收塔内安装有许多瓷环作用是;
(4)接触室中进行学反应是:2SO2(g)+O2(g)2SO3(g)△H=-296.4kJ/mol.接触室内安装热交换器的目的是预热进入接触室的反应混合气体,及时将反应放出的热量吸收,防止接触室温度偏高.图3表示接触室中催化剂随温度变化图象,图4表示SO2的转化率a(SO2)随温度T及压强P的变化图象.你认为接触室中最合适的温度和压强是400℃~500℃、101KPa.
(5)硫酸厂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能用于测定硫酸厂尾气中SO2含量的试剂是BD(填字母代号):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氨水、酚酞试液  D.碘水、淀粉溶液
(6)在述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SO4、SO2(填化学式);
(7)磷铵是一种常用复合肥,经分析其中氮与磷原子数之比为3:2,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有7%的磷元素损失,该厂日均生产74.1吨磷铵,要维持正常生产,每天需运入这种磷矿至少125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HI
B.0.1 mol•L-1溶液的pH:NaOH>LiOH
C.向Na2SO3溶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D.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更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实验现象是物质性质的反映,下列对实验过程、现象、解释或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浑浊的苯酚溶液中加入Na2CO3饱和溶液溶液变澄清酸性:苯酚>碳酸
向稀苯酚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未见白色沉淀  苯酚不与溴反应
C乙醇与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   橙色溶液变为绿色证明:乙醇具有还原性
将乙醇和3mol•L-1的硫酸按体积之比1:3混合共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醇发生消去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将化合物A的蒸气1mol充入0.5L密闭容器中加热分解:2A(g)?B(g)+nC(g).反应到3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mol•L,测得这段时间内,ν(C)=0.6mol/(L•min)
试计算:(1)这段时间内v(A)=?
(2)n=?
(3)反应到3min时,容器内B浓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颠茄酸酯(J)是一种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及溃疡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烃B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7.69%,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8,且反应1为加成反应,则B分子中最多16个原子共平面.
(2)G→H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G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⑨的化学方程式为$→_{△}^{浓硫酸}$+H2O;
(5)化合物I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②能与FeC13发生显色反应;
③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且苯环上一卤代物只有一种,④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吸收峰
(6)参照颠茄酸酯的上述合成路线,写出有F、甲醇、甲酸甲酯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自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H2C=CH2$\stackrel{HBr}{→}$CH3CH2Br$→_{△}^{NaOH溶液}$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铜矿石中铜元素含量较低,且含有铁、镁、钙等杂质离子.某小组在实验室中用浸出萃取法制备硫酸铜:

(1)操作Ⅰ为过滤.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
(2)操作Ⅱ、操作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杂质、富集铜元素.
(3)小组成员利用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反应,制备环保型木材防腐剂Cu2(OH)2CO3悬浊液.多次实验发现所得蓝色悬浊液颜色略有差异,查阅资料表明,可能由于条件控制不同使其中混有较多Cu(OH)2或Cu4(OH)6SO4
已知Cu(OH)2、Cu2(OH)2CO3,Cu4(OH)6SO4均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分解温度依次为80℃、200℃、300℃.
设计实验检验悬浊液成分,完成表中内容.
限选试剂:2 mol•L-1 HCl、1 mol•L-1 H2SO4、0.1 mol•L-1 NaOH、0.1 mol•L-1BaCl2、蒸馏水.仪器和用品自选.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悬浊液,过滤,充分洗涤后,取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2mol/L的盐酸溶液,充分振荡,再滴加几滴0.1mol/L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悬浊液中混有Cu4(OH)6SO4
步骤2:另取少量悬浊液于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沸水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取出试管观察试管中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悬浊液中混有Cu(OH)2
(4)上述实验需要100 mL 0.5 mol•L-1的CuSO4溶液,配制时需称取12.5g CuSO4•5H2O(化学式量: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