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根据如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链状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12345678
CH4C2H4C3H8C4H8 C5H12C7H16C8H16
A.13B.14C.10D.9

分析 根据表格中物质的化学式的规律,可知7号物质为C6H12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主链由长到短,短至主链碳原子数目不得少于或等于全部碳原子数的二分之一.
2.支链的大小由整到散.
3.支链的位置由“心”到“边”(末端碳原子除外).
4.支链的排布由相“对”,相“邻”到相“间”.

解答 解:根据表格中物质的化学式的规律,可知7号物质为C6H12的链状烃,即是在己烷C6H14的碳链上按碳碳双键.
由于己烷C6H14的碳链异构有五种:
①主链为6个碳原子时:CH3CH2CH2CH2CH2CH3,则此碳链结构的C6H12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CH2=CHCH2CH2CH2CH3,CH3CH=CHCH2CH2CH3,CH3CH2CH=CHCH2CH3
②主链为5个碳原子时:(CH32CHCH2CH2CH3、CH3CH2CH(CH3)CH2CH3,则和(CH32CHCH2CH2CH3碳链结构相同的C6H12的同分异构体有四种:CH2=C(CH3)CH2CH2CH3、(CH32C=CHCH2CH3、(CH32CHCH=CHCH3、(CH32CHCH2CH=CH2
则和CH3CH2CH(CH3)CH2CH3碳链结构相同的C6H12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CH2=CH2CH(CH3)CH2CH3、CH3CH=C(CH3)CH2CH3、CH3CH2C=(CH2)CH2CH3
③主链为4个碳原子时:(CH32CHCH(CH32、(CH33CCH2CH3 ;则和(CH32CHCH(CH32碳链结构相同的C6H12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CH32C=C(CH32、CH2=C(CH3)CH(CH32
则和(CH33CCH2CH3 碳链结构相同的C6H12的同分异构体有1种:(CH33CCH=CH2
故C6H12的链状同分异构体共13种.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注意减链法的掌握与使用,并应注意先书写碳链异构,再书写位置异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了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有关问题,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以H2O2的分解反应为研究对象,实验方案与数据记录如表,t表示收集a mL O2所需的时间.
序号反应温度/℃c(H2O2)/mol•L-1V(H2O2)/mLm(MnO2)/gt/min
1202100t1
2202100.1t2
3204100.1t3
4402100.1t4
(1)设计实验2和实验3的目的是研究H2O2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为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将实验2和实验4(填序号)作对比.
(3)将实验1和实验2作对比,t1>t2(填“>”、“<”或“=”).
Ⅱ.以KI和FeCl3反应为例(2Fe3++2I-═2Fe2++I2)设计实验,探究此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可选试剂:①0.1mol•L-1 KI溶液 ②0.1mol•L-1 FeCl3溶液
③0.1mol•L-1 FeCl2溶液 ④0.1mol•L-1 盐酸
⑤0.1mol•L-1 KSCN溶液 ⑥CCl4
实验步骤:(1)取5mL 0.1mol•L-1 KI溶液,再滴加几滴0.1mol•L-1 FeCl3溶液
(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分成三份
(3)取其中一份,加试剂⑥,振荡,CCl4层显紫色,说明反应生成碘
(4)另取一份,加试剂⑤(填序号),现象溶液显血红色,说明此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Ⅲ.N2O4可分解为NO2.在100mL密闭容器中投入0.01mol N2O4,利用现代化学实验技术跟踪测量c(NO2),c(NO2)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记录如图所示.

①反应容器中最后剩余的物质有N2O4和NO2,其中N2O4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
②c(NO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实验测得的化学反应速率在逐渐减小,从开始到平衡建立这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N和Si是合成新型非金属材料的两种重要元素.请回答:
(1)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Si原子可形成多种氢化物,其中Si2H6中Si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4.
(2)ClO3- ClO4-中Cl都是以sp3轨道与O原子2p轨道成键,其微粒的立体结构分别为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
(3)N和Si形成的原子晶体中,N原子的配位数为3.
(4)NaN3常作为汽车安全气囊的填充物,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大多数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的微观原因为电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N3-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1:1.B、F与N三种元素同周期,三种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B(用元素符号表示)
(5)SiO2的晶胞与金刚石(如图所示)相似,可以看作Si原子替代C原子后,在两个成键的Si原子间插入1个O原子形成.则:
①晶胞中最小的环含有12个原子.
②若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晶胞中两个最近的Si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80ρ}{{N}_{A}}}$×1010pm(用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1)实验室可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HCOOH浓硫酸═H 2O+CO↑,实验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再逐滴滴入甲酸.

①从如图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Ⅰ中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管、胶皮管,固定装置不用画),并标明容器中的试剂.

②装置Ⅱ的作用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2)实验室可用甲酸制备甲酸铜.其方法是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然后再与甲酸斥制得四水甲酸铜[Cu(HCOO) 24H 2O]晶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CuSO 4+4NaHCO 3═Cu(OH) 2CuCO 3↓+3CO 2↑+2Na 2SO 4+H 2O
Cu(OH) 2CuCO 3+4HCOOH+5H 2O═2Cu(HCOO) 24H 2O+CO 2
实验步骤如下:
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③步骤是将一定量CuSO 45H 2O晶体和NaHCO 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的是研细并混合均匀.
④步骤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有黑色固体生成(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
Ⅱ、甲酸铜的制备:
将Cu(OH) 2CuCO 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在通风橱中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1/3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⑤“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⑥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位同学在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OH-、Na+、NO3-”,加入铝粉后,只产生H2,问该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存在哪几种离子.
(1)加入铝粉产生H2,说明铝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该同学分析:若H+大量存在,则NO3-就不能大量存在.
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装置现象
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液面上方呈浅棕色
ⅲ.试管变热,溶液沸腾
①盐酸溶解Al2O3薄膜的离子方程式是6H++Al2O3=2Al3++3H2O.
②根据现象ⅱ,推测溶液中产生了NO,为进一步确认,进行如下实验:
实 验内 容现 象
实验1 将湿润KI-淀粉试纸置于空气中未变蓝
实验2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浅棕色气体试纸变蓝
a.浅棕色气体是NO2
b.实验1的目的是对比实验,排除氧气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可能.
c.实验1、2说明反应生成了NO,将生成NO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1Al+1NO3-+4H+═1Al3++1NO↑+2H2O.
(3)再假设:若OH-大量存在,NO3-也可能不能大量存在.
重新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装置现象
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有刺激性气味
为确认“刺激性气味”气体,进行如下实验: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未变蓝;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NH3
②产生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8Al+3NO3-+5OH-+2H2O=3NH3↑+8AlO2-
(4)在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结果只检验出有H2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
(5)实验结果证实:NO3?在酸、碱性环境中都有一定的氧化性,能氧化铝单质,产生含氮化合物.习题中的无色溶液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Na+和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F-B.Cl-C.Na+D.N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A、B、C、D四种常见元素信息如下:常温下,A元素的单质是第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气体单质中最稳定的单质;B元素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64sx,有+2、+3两种常见化合价;D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
(1)C3+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2)A元素与D元素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N>C (用元素符号表示).
(3)B元素的低价氧化物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B与D形成DB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4)已知DA-与A2结构相似,则HDA分子中б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5)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低,其原因是晶体类型不同,二氧化碳形成分子晶体,二氧化硅形成原子晶体.
(6)E的原子序数比C大3.
①已知氧元素和E能形成晶胞如图1的两种化合物,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CuO;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的原因为CuO中Cu2+外围电子排布为3d9,而Cu2O中Cu+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属于稳定结构.

②E晶体的堆积方式如图2示,设E原子的半径为r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 示,则晶胞中E原子的配位数为12,E晶体的密度为$\frac{16}{\sqrt{2}{r}^{3}{N}_{A}}$g•cm-3(要求写表达式,可以不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a.将5% 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
b.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c.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d.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e.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步骤b明显不合理,理由是应该铁屑过量(或反应后溶液中必须有铁剩余),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
②实验步骤d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2)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
温度/℃010305056.76064708090
溶解度/g14.017.025.033.035.235.335.633.030.527.0
析出晶体FeSO4•7H2OFeSO4•4H2OFeSO4•H2O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3)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56.7℃<t<64℃.
(4)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该过程的现象为: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
②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灼烧、称量.
③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0.07ag.
④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Fe2+)含量的测定,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92kJ•mol-1
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36.8kJ热量,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0.8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