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硬铝废料(含90%铝、2.5%镁、7.5%铜)可以制取明矾KAl(SO42?12H2O,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步骤②的离子方程式
 
;简述用pH试纸的过程:
 

(2)步骤④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
 
 
 

(3)步骤⑤不直接用水洗的原因是
 
,洗涤的操作是
 

(4)有人建议:直接将硬铝溶于稀硫酸中,过滤;滤液中加入硫酸钾得到溶液丙,在进行后续实验.请你评价此建议的可行性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硬铝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溶液甲含有偏铝酸钠,向溶液甲中加入硫酸,偏铝酸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固体乙为氢氧化铝,向固体乙加入硫酸,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加入硫酸钾减小物质溶解度析出硫酸铝钾晶体,过滤得到明矾KAl(SO42?12H2O;
(1)步骤②是偏铝酸钠和硫酸反应,调节溶液PH为8-9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依据PH试纸使用方法叙述回答操作步骤;
(2)丙溶液含有硫酸铝,向其中加入硫酸钾,得混合溶液,通过蒸发、结晶、过滤制得明矾;
(3)明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用酒精洗涤减少产品的损失,洗涤晶体的操作为在过滤装置中加入洗涤剂浸没晶体后使洗涤剂自然流出,洗涤2-3次;
(4)硬铝废料含90%铝、2.5%镁、7.5%铜,直接加入稀硫酸其中铝和镁都可以溶解,通过后续实验操作得当的晶体中会含有杂质硫酸镁;
解答: 解:(1)步骤②是偏铝酸钠和硫酸反应,调节溶液PH为8-9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故答案为:AlO2-+H++H2O=Al(OH)3↓; 
(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酸钾,得混合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制得明矾;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明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用酒精洗涤,明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减少产品的损失,洗涤晶体的操作步骤为:在过滤装置中加入洗涤剂浸没晶体后使洗涤剂自然流出,重复洗涤2-3次;
故答案为:减少产品的损失;往漏斗中加入洗涤剂至浸没固体,自然流出,重复2~3次;
(4)硬铝废料含90%铝、2.5%镁、7.5%铜,直接加入稀硫酸其中铝和镁都可以溶解,按此方法获得的溶液中还含有Mg2+,最后得到的产品不纯;
故答案为:不可行,因为按此方法获得的溶液中还含有Mg2+,最后得到的产品不纯.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过程分析和分离方法,知识涉及元素化合物、实验原理等,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理解、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应用、实验基本操作的步骤叙述,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的氧化性的是(  )
A、铝用于制造合金
B、钠用于制过氧化钠
C、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D、用过氧化钠漂白织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环境污染己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白色垃圾:②潮汐;③酸雨;④光化学烟雾;⑤臭氧空洞:⑥可吸入颗粒物(  )
A、只有②B、②⑤C、①④D、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ⅢA族,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①写出甲、乙两种元素符号:甲
 
、乙
 

②甲元素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
③甲元素的金属性(即原子失电子的能力)比乙元素
 
(填“强”或“弱”).
(2)过氧化氢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2H2O2=2H2O+O2
现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的甲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请给合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
①实验目的:研究
 
(反应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现象:
 
(选填“甲”或“乙”)试管中反应更剧烈,迅速放出无色气体.
③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已知:O2(g)=O2+(g)+e-△H1=+1175.7kJ?mol-1
PtF6(g)+e-=PtF6-(g)△H2=-771.1kJ?mol-1
O2+PtF6-(s)=O2+(g)+PtF6-(g)△H3=+482.2kJ?mol-1
则反应:O2(g)+PtF6(g)=O2++PtF6-(s)的△H=
 
 kJ?mol-1
(2)如图1为合成氨反应在使用相同的催化剂,不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进行反应,初始时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时的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

①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和氢气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N2和H2的体积比为1:3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②分别用vA(NH3)和vB(NH3)表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A、B时的反应速率,则vA(NH3
 
 vB(NH3)(填“>”、“<”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A
 
 kB(填“>”、“<”或“=”),在250℃、1.0×104kPa下达到平衡,H2的转化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25℃时,将a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呈酸性,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中加入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所加氨水的浓度为
 
mol/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b=2×10-5
(4)如图2所示,装置Ⅰ为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通过装置Ⅱ实现铁棒上镀铜.电镀一段时间后,装置Ⅰ中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若电镀结束后,发现装置Ⅱ中阴极质量变化了25.6g(溶液中硫酸铜有剩余),则装置Ⅰ中理论上消耗甲烷
 
L(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降低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的影响,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1)第①步Cu与混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2)第②步中加入H2O2的作用是
 
,使用H2O2的优点是
 
;调溶液pH的目的是
 

(3)简述第③步由滤液2得到CuSO4?5H2O的方法是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
 
方案不可行,原因是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
 
方案更合理.
(5)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
c mol/L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
Cu2++H2Y2-→CuY2-+2H+.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Y是由硫的含氧酸盐组成的纯净物或者混合物,该物质可溶于水,食品工业常将它用作漂白剂、防腐剂、疏松剂、护色剂及保鲜剂等.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Y中硫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①将过量的稀硝酸加入少量样品中,振荡;②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甲认为不能由此确定Y中硫的价态为+6价.
(1)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沉淀是
 

(2)你认为甲的判断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3)请完成对硫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定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和试管架;1mol?L-1H2SO4、2mol?L-1 HCl、2mol?L-1HNO3、3%H2O2、0.5mol?L-1BaCl2、品红试纸、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硫的价态是+4价
假设2,硫的价态是+6价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与结论
操作1
操作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是某食品配料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配料:鸡蛋、小麦粉、植物油、柠檬黄、食用盐、乳酸钙、苯甲酸钠
(1)该食品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成分是
 
,富含油脂的成分是
 
,富含糖类的成分是
 
,属于食品着色剂的是
 
,属于营养强化剂的是
 

属于调味剂的是
 
,属于防腐剂的是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其中淀粉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
 
,油脂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恒温恒容下2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2D(s).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x=
 

(3)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之比为
 

(4)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填各项代号).
A、压强不再变化
B、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C、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5)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上述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A、B物质的量n(A)、n(B)之间应满足关系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