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pH均为3的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的pH:HCl>H2SO4>CH3COOH | |
B. | 浓度均为0.1mol•L-1的氨水和氯化铵溶液,水电离出的c(H+)前者小于后者 | |
C. |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c(OH-)=c(H+)+c(H2CO3)+c(CO32-) | |
D. | 0.1mol/L Na2CO3溶液35℃时的碱性比25℃时强,说明盐类水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
分析 A.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则醋酸在稀释后溶液的pH最小;
B.氨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氯化铵中铵根离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
C.根据碳酸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判断;
D.碱性越强,盐的水解程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增大.
解答 解:A.pH均为3的溶液,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稀释过程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基本不变且相等,而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大于硫酸和盐酸,所以加水稀释10倍后的pH大小为:HCl=H2SO4>CH3COOH,故A错误;
B.浓度均为0.1mol•L-1的氨水和氯化铵溶液,前者抑制了水的电离,而后者促进了水的电离,泽尔水电离出的c(H+)前者小于后者,故B正确;
C.根据碳酸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得:c(OH-)=c(H+)+2c(H2CO3)+c(CO32-),故C错误;
D.0.1mol/L Na2CO3溶液35℃时的碱性比25℃时强,说明升高温度后促进了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则说明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盐的水解原理的影响因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Mg2+、Al3+、NH4+ | |
B. | 溶液中n(NH4+)=0.2 mol | |
C. | 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和NO3-,可能含有SO42- | |
D. | n(H+):n(Al3+):n(Mg2+)=2: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A | 检验含Fe2+、Fe3+混合溶液中的Fe2+ |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红 |
B | 检验木炭与浓硫酸反应会生成CO2 | 浓硫酸和木炭混合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C | 验证非金属性:Si<C<Cl | 向Na2CO3固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NaSiO3中,产生白色沉淀 |
D | 验证Ksp[Cu(OH)2]<Ksp[Mg (OH)2] | 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滴加足量的CuCl2溶液,沉淀变蓝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正、负极均可为惰性电极 | |
B.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O2+2H20+4e-=40H- | |
C. | 正极通入的气体必须为纯氧气 | |
D. | 1mol上述燃料完全放电,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t/min | c(CO)/mol•L-1 | c(H2O)/mol•L-1 | c(CO2)/mol•L-1 | c(H2)/mol•L-1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3 |
4 | c1 | c2 | c3 | c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6 | 0.096 | 0.266 | 0.10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s末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s) | |
B. | 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mol/(L•s) | |
C. |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 |
D. |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1.4 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gH2和16gO2 | |
B. | 150℃、1.01×105 Pa时,1LCO2和1LH2O | |
C. | 0.1molHCl和2.24L氩气 | |
D. | 28gCO和6.02×1022个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