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工业上制备补血剂常用碳酸亚铁,某兴趣小组对碳酸亚铁的制备与性质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1装置制备碳酸亚铁:

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实验时要配制100mL 4mol•L-1 H2SO4溶液,需用98%(ρ=1.84g•cm-3)的浓硫酸体积为21.7mL.
②制备FeCO3时,将B中混合溶液压入装置C的操作是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
(2)探究碳酸亚铁性质:
如图2,称取一定质量的纯净FeCO3放入硬质玻璃管中,打开K,通入氧气,加热硬质玻璃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不再产生沉淀时(CO32-全部转化为CO2),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氧气至玻璃管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①为确定剩余固体中是否含有Fe2+,除稀硫酸外,还需要选用的试剂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②若开始时称取23.2g FeCO3固体,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净减7.2g.通过计算确定剩余固体成分是Fe2O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CO3+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CO.
(3)FeCO3可用于乳制品、营养液成分乳酸亚铁的制备:将FeCO3加入乳酸溶液中,再加入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再加入适量乳酸.
①反应后加入适量乳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铁粉,且抑制Fe2+的水解.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乳酸亚铁晶体.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减少乳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
②已知人体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Fe3+,科学研究表明服用含乳酸亚铁的补血剂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维生素C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作还原剂,防止Fe2+被氧化.

分析 (1)①仪器A为分液漏斗;根据c=$\frac{1000ρω}{M}$计算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稀释定律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②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过程中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Fe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利用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装置中FeSO4和NH4HCO3发生反应: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利用生成氢气,使B装置中气压增大,将B装置中的氯化亚铁溶液压入C中;
(2)①利用硫酸溶解加热后的固体,再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是否含有亚铁离子;
②23.2g FeCO3物质的量为$\frac{23.2g}{116g/mol}$=0.2mol,完全分解可以得到二氧化碳为2mol×44g/mol=8.8g,反应中通入氧气,分解得到的FeO会被氧化,计算剩余固体的质量,结合Fe原子守恒计算残留固体中O原子物质的量,可以确定剩余固体的化学式,进而书写反应方程式;
(3)①实验目的是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加入Fe粉,防止Fe2+离子被氧化,过量的铁粉用乳酸除去,Fe被充分利用,可以抑制亚铁离子水解;
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减少乳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
②维生素作还原剂,防止Fe2+被氧化.

解答 解:(1)①由仪器A的结构特征,可知A为分液漏斗,根据c=$\frac{1000ρω}{M}$可知,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1000×1.84×98%}{98}$mol/L=18.4mol/L,根据稀释定律,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frac{100mL×4mol/L}{18.4mol/L}$=21.7mL,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1.7mL;
②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过程中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Fe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利用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装置中FeSO4和NH4HCO3发生反应: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利用生成氢气,使B装置中气压增大,将B装置中的氯化亚铁溶液压入C中,具体操作为: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
(2)①利用硫酸溶解加热后的固体,再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若溶液紫色脱去,说明含有Fe2+,否则不含Fe2+
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②23.2g FeCO3物质的量为$\frac{23.2g}{116g/mol}$=0.2mol,完全分解可以得到二氧化碳为2mol×44g/mol=8.8g,反应中通入氧气,分解得到的FeO会被氧化,剩余固体中Fe为0.2mol,则剩余固体中O元素物质的量为$\frac{23.2g-7.2g-0.2mol×56g/mol}{16g/mol}$=0.3mol,故Fe、O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剩余固体为Fe2O3,反应方程式为:4FeCO3+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CO2
故答案为:Fe2O3;4FeCO3+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CO2
(3)①Fe2+离子易被氧化为Fe3+离子,实验目的是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加入Fe粉,防止Fe2+离子被氧化,过量的铁粉可以充分利用,得到乳酸亚铁,且抑制Fe2+的水解,
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减少乳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除去过量铁粉,且抑制Fe2+的水解;减少乳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
②维生素作还原剂,防止Fe2+被氧化,
故答案为:作还原剂,防止Fe2+被氧化.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涉及化学仪器识别、对操作的分析评价、物质分离提纯、信息获取与迁移应用、溶液配制、化学计算等,明确原理是解题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32.0g铜与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请回答:
(1)NO气体的体积为5.6L,NO2气体的体积为5.6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L-1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frac{0.001Va+0.5}{0.1}$mol/L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D>A>B>C,且A、B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最外层电子数是2,C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据此填空:
(1)A的元素名称为硅,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CH4弱(填“强”或“弱”).
(2)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大小为HNO3>H3PO4(填化学式).
(3)B的活泼性比钙的弱(填“强”或“弱”).
(4)写出C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NH3+HNO3=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B.Na2CrO4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颜色变深
C.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
D.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可通过饱和NaCl溶液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含锰矿物的主要成分有MnCO3、MnO2、FeCO3、SiO2、Al2O3等.已知FeCO3、MnCO3难溶于水.一种运用阴离子膜电解法的新技术可用于从碳酸锰矿中提取金属锰,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1)设备1中反应后,滤液1里锰元素只以Mn2+的形式存在,且滤渣1中也无MnO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填化学式).
(2)设备1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MnO2+4H+=2Fe3++Mn2++2H2O 或2FeCO3+MnO2+8H+=2Fe3++Mn2++CO2↑+4H2O.
(3)设备2中加足量双氧水的作用是将Fe2+完全氧化为Fe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滤液2中是否存在Fe2+:取滤液2,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则有Fe2+,否则没有Fe2+
(4)设备4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部分溶解,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滤渣2中存在Al(OH)3,存在电离平衡:Al3++3OH-Al(OH)3AlO2-+H++H2O,加入NaOH溶液,H+被中和,浓度减低,Al(OH)3不断溶解.
(5)设备3中用阴离子膜法提取金属锰的电解装置图如下:

①电解装置中箭头表示溶液中阴离子移动的方向,则A电极是直流电源的负极极.实际生产中,阳极以稀硫酸为电解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②该工艺之所以采用阴离子交换膜,是为了防止Mn2+进入阳极区发生副反应生成MnO2造成资源浪费,写出该副反应的电极反应式Mn2++2H2O-2e-=MnO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近年来江南地区多次发生断肠草被当作“金银花”误食而使人中毒致死的事件.断肠    草为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之一,据记载能“见血封喉”,现代查明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其中的毒素很多,下列是分离出来的四种毒素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含官能团种类比③中多
B.①、④互为同系物
C.①、②、③、④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等物质的量的②、③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前者消耗氧气比后者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画出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①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
(2)元素④、⑩、⑪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为KOH;元素②、⑦、⑧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Cl>H2S(均用化学式填空).
(3)③与氧形成的化合物R2O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4)与①和⑥都相邻的一种元素A,它有多种不同形态的单质,其中一种常用作原电池的电极,有一新型燃料电池,是用两根金属做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X极通入A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向Y极通入O2,请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CH4-8e-+10OH-=CO32-+7H2O 正极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非金属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离子键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与水的反应:3NO2+H2O═2NO3-+NO+2H+
B.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C.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OH-$\frac{\underline{\;\;△\;\;}}{\;}$NH3↑+H2O
D.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SO2:SiO32-+2H+═H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