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变化规律中正确的是(  )
A.HF、H2O、CH4、SiH4热稳定性由弱到强
B.微粒按半径从大到小顺序:K>Cl>K+
C.C、N、O、F元素的最高正价由低到高
D.相同温度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

分析 A.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B.电子层越多,粒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C.F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不存在正化合价;
D.氯化钠为中性,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呈酸性.

解答 解:A.非金属性F>O>C>Si,则简单氢化物HF、H2O、CH4、SiH4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A错误;
B.K+含有2个电子层,其离子半径最小;K、Cl都含有3个电子层,原子序数K<Cl,则原子半径K>Cl,则微粒按半径从大到小顺序:K>Cl>K+,故B正确;
C.C、N、O元素的最高正价由低到高,而F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故C错误;
D.相同温度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MgCl2、AlCl3呈酸性,氢氧化铝的碱性较弱,则氯化铝溶液的酸性较强,其溶液的pH最小,所以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Cl、MgCl2、AlCl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可解答,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X、Y、Z、W、U五种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且核电荷数之和为57.Y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Z的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W与Y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U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比为2:1,其d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
(1)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Y和W电负性,较小的是Si(填元素符号);Y和Z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N(填元素符号).
(3)X与Z形成最简单化合物Q时,Z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Q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请写出U2+与Q形成配离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u2++4NH3═Cu(NH34
(4)U+与Z3+形成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阴、阳离子间核间距为acm.与同-个Z3+相连的U+有6个,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103}{{4{a^3}{N_A}}}$或$\frac{206}{{8{a^3}{N_A}}}$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_{53}^{131}$ I
B.N2的电子式:
C.S2-的结构示意图:
D.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2)甲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隔离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丙组同学取10mL 0.1mol•L-1 KI溶液,加入6mL 0.1mol•L-1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①和②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种类,填在横线上.
(1)CH3CH2CH2COOH羧酸;          
 (2)酚;      
   (3)芳香烃;

(4)酯;      
    (5)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A,B,C是三种处在不同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减小,三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AxByCz,已知
(1)x、y、z均为正整数且x+y+z=13;
(2)0.06mol该化合物与过量水反应生成2.4g气体M,同时生成0.05mol的白色沉淀R,R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3)同温同压下20mL由B、C组成的气体M完全燃烧时,需要40mLO2,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可知:三种元素分别是AAlBCCH.气体M的电子式为,AxByCz的分子式AlC3H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  I:2NH3(g)+CO2(g)?NH2COONH4(s)△H1=-159.47KJ•mol-1
反应 II:NH2COONH4(s)?CO(NH22(s)+H2O(g)△H2=+72.49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CO2和NH3为原料生成尿素和气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NH3(g)+CO2(g)?CO(NH22(s)+H2O(g)△H=-86.98kJ•mol-1,反应 II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
(2)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的反应中影响CO2转化率的因素很多,图1为某待定条件下,不同水碳比[$\frac{n({H}_{2}O)}{n(C{O}_{2})}$]和温度影响CO2转化率变化的趋勢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
A.温度升髙该反应平衡常数逐渐减小,移走部分尿素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当温度低于190℃,随温度升髙CO2转化率逐渐增大,其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C.当温度髙于190℃后,随温度升髙CO2转化率逐渐减小,其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发生了副反应
D.其他条件相同时,为提髙CO2的转化率,生产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水碳比
(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反应I中影响C(CO2)的因素,在恒温下将0.4molNH3和0.2molCO2放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t1时达到平衡,其c(CO2)随时间t变化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则其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6.25×10-5.若其他条件不变,t1时将容器体积压缩到1L,请画出t1〜t2时间段C(CO2)随时间t变化趋势曲线(t2时达到新的平衡).

(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气的装置示意图如图3,请写出在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CO(NH22-6e-+8OH-=CO32-+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工业上利用氧化铝基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Al2O3,少量Pd)回收Al2(SO43及Pd的流程如图1:

(1)焙烧时产生的气体X为NH3(填化学式).
(2)浸液Y的主要成分为H2PdCl6(填化学式).
(3)“热还原”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PdCl6+2H2$\frac{\underline{\;\;△\;\;}}{\;}$Pd+2 NH3+6HCl.
(4)上述流程中焙烧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硫酸铵固体的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高温下硫酸铵的分解产物,通过图2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B中溶液颜色变浅,C中无明显现象.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中的SO2
②进一步测定可知,D中收集到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写出(NH42SO4固体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3(NH42SO4$\frac{\underline{\;\;△\;\;}}{\;}$4NH3↑+N2↑+3SO2↑+6H2O↑.
(5)Pd是优良的储氢金属,其储氢原理为2Pd(s)+x H2(g)=2PdHx(s),其中x的最大值为0.8.已知:Pd的密度为12g•cm-3,则1cm3Pd能够储存标准状况下H2的最大体积为1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C向某溶液中加人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向某紫红色溶液中加人过量Na2SO3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该溶液中一定含有MnO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