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s)+$\frac{3}{2}$Cl2(g)═PCl3(g)△H=-306kJ•mol-1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Cl5(g)=PCl3(g)+Cl2(g)△H=+93 kJ/mol.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压强由P1升高到P2,则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将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PCl5+4H2O═H3PO4+5HCl.

分析 (1)由图可知P(s)+32Cl2(g)→PCl3(g),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H=-306 kJ/mol;
(2)PCl5(g)=PCl3(g)+Cl2(g)是吸热反应,△H=+93 kJ/mol,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PCl5的分解率变小;
(3)Cl2(g)+PCl3(g)=PCl5(g),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降温有利于PCl5(g)的生成;
(4)PCl5能与水相反相成,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磷酸.

解答 解:(1)根据图示P(s)+32Cl2(g)→PCl3(g),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H=-306 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P(s)+32Cl2(g)═PCl3(g)△H=-306 kJ/mol,
故答案为:P(s)+$\frac{3}{2}$Cl2(g)═PCl3(g)△H=-306kJ•mol-1
(2)△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Cl2(g)+PCl3(g)=PCl5(g),中间产物的总能量大于最终产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 PCl5(g)=PCl3(g)+Cl2(g)是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PCl5(g)=PCl3(g)+Cl2(g)△H=+93 kJ/mol,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PCl5的分解率变小,
故答案为:PCl5(g)=PCl3(g)+Cl2(g)△H=+93 kJ/mol;变小;
(3)Cl2(g)+PCl3(g)=PCl5(g),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降温有利于PCl5(g)的生成,
故答案为: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PCl5能与水相反相成,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磷酸,反应方程式为:PCl5+4H2O═H3PO4+5HCl,故答案为:PCl5+4H2O═H3PO4+5HCl.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多角度考查反应热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及反应热的计算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将14g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生成标况下的气体1.12L,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400mL.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
(2)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2)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frac{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FeCl3(aq)+3KSCN(aq)?3KCl(aq)+Fe(SCN)3(aq),平衡时Fe(SCN)3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与B点相比,A点的血红色沉淀更多
B.加入KCl固体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V(逆)
D.若T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1<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6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B.已知正丁烷(g)→异丁烷(g)△H<0,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C.2H2(g)+O2(g)═2H2O(l)△H=-571.6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有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在控制两容器的温度相同且恒定的情况下进行反应:2A(g)+B(g)?xC(g),
①向甲中通入4molA、2molB,达平衡时测得其中C的体积分数为40%;
②向乙中通入1molA、0.5molB和3molC,平衡时测得C的体积分数为W%.
试回答:(1)甲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40%;
(2)若乙W%=40%,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乙压强有变化,则x=2,乙中建立平衡时压强的变化为递增(填“递增”或“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氨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N  N键能为945kJ/mol,N-H键能为391kJ/mol.写出工业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3 KJ•mol-1(N2的系数为1mol ).若反应的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E1-E2.(用图中E1、E2表示)
(2)在500℃、2×107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和1.5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46.5kJ填“>”“<”或“=”),理由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3)将一定量N2 和H2放入2L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2mol、1mol.起始时N2的物质的量浓度c(N2)=0.5mol/L;用氢气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0.075mol/(L•min);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增大,则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平衡正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2SO2(g)+O2(g)$?_{加热}^{催化剂}$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800.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NA(或1.6NA)(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装置,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已知空气体积占整个容器容积的$\frac{1}{4}$)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
A.2:7或5:4B.2:1或5:4C.4:5或7:2D.2:1或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