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某科学小组进行O3与含I?溶液反应的相关研究.

(1)O3将I?氧化生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H1
②IO-(aq)+H+(aq)?HOI(aq)△H2
③HOI(aq)+I-(aq)+H+(aq)?I2(aq)+H2O(l)△H3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O3氧化I?生成I2的反应O3(g)+2I-(aq)+2H+(aq)═I2(aq)+H2O(l)+O2(g)△H=△H1+△H2+△H3
(2)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mol/L.
pH
t/min
T/℃
3.04.05.06.0
2030123116958
301581084815
503126157
①在30℃、pH=4.0条件下,O3的分解速率为1.00×10-4 mol/(L•min).
②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OH-
③根据表中数据,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a、c(填字母代号).
a.40℃、pH=3.0      b.10℃、pH=4.0      c.30℃、pH=7.0
(3)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反应I2(aq)+I-(aq)?I3-(aq)的△H>0
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25℃时,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4)将I2溶于CCl4中,得到紫红色的溶液,再加入一定浓度的KI溶液,现象如图2所示:
①上层溶液中含碘元素的微粒有I-、I2、I3-(用化学符号表示).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测关于I2溶解性的结论是在此温度下,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性比在CCl4中强.

分析 (1)反应为O3氧化I-生成I2,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总反应以及△H;
(2)①根据v=$\frac{△c}{△t}$计算;
②pH增大,则OH-浓度增大;
③根据pH和温度判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的范围,可判断分解速率;
(3)A.由图温度越高K值越小,反应I2(aq)+I-(aq)?I3-(aq)的△H<0
B.硫难溶于水,而碘单质与I-形成I3-而溶于水,可以达到除去少量碘的目的;
C.加入苯,碘能溶于苯,这样水中碘的浓度变小,平衡向逆左移动;
D.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物质的浓度无关;
(4)①上层溶液是碘化钾的水溶液,存在平衡I2(aq)+I-(aq)?I3-(aq),中含碘元素的微粒有I-、I2、I3-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测关于I2溶解性的结论是在此温度下,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性比在CCl4中强.

解答 解:(1)将所给的三个反应:①+②+③可得总反应:2I-(aq)+O3(g)+2H+(aq)=I2(aq)+O2(g)+H2O(l),△H=△H1+△H2+△H3
故答案为:O3(g)+2I-(aq)+2H+(aq)═I2(aq)+H2O(l)+O2(g)△H=△H1+△H2+△H3
(2)①v=$\frac{△c}{△t}$=$\frac{0.0108mol/L}{108min}$=1.00×10-4mol/(L•min),故答案为:1.00×10-4
②pH增大,则OH-浓度增大,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OH-,故答案为:OH-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40°C、pH=3.0时,所需时间在31min~158min之间;
10°C、pH=4.0时,所需时间>231min;
30°C、pH=7.0时,所需时间<15min,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a、c,
故答案为:b、a、c.
(3)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即△H<0,故A错误;
B.硫难溶于水,而碘单质与I-形成I3-而溶于水,可以达到除去少量碘的目的,故B正确;
C.加入苯,碘能溶于苯,这样水中碘的浓度变小,平衡向逆左移动,故C错误;
D.加入KI固体,平衡向右移动,但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①上层溶液是碘化钾的水溶液,存在平衡I2(aq)+I-(aq)?I3-(aq),中含碘元素的微粒有I-、I2、I3-,故答案为:I-、I2、I3-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测关于I2溶解性的结论是在此温度下,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性比在CCl4中强,故答案为:在此温度下,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性比在CCl4中强.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及影响元素,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工生产中未使用催化剂的是(  )
A.联合制碱B.合成氨气C.乙烯水化D.生产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
C.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D.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没有储存在电池内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X和Z形成的化合物能溶于NaOH溶液
C.Q和X形成的化合物不能与酸反应
D.R元素的含氧酸和W元素的含氧酸,酸性一定前者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其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
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
C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溶液中OH?氧化了Mg
D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医疗和实验分析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酒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a(天标号).
a.小于1nm  b.大于100nm  c.在1~100n之间  d.100nm
(2)等浓度、等体积的次碘酸(HIO)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则次碘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HIO?H++IO-,该混合溶液呈弱碱性的原因是IO-+H2O?HIO+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碘酸碘是一种由碘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碘的化合价为+3、+5两种价态,则碘酸碘的摩尔质量是398g/mol.
(4)加碘食盐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取少量加碘食盐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I03-+5I-+6H+=3I2+3H2O.据此反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分析,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择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进行以上实验分析时,除需要用到加碘食盐外,还必须使用到的物质是③⑤(填序号),具体操作是取少量食盐,滴加食醋,然后将混合液滴在碘化钾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则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A.硅胶B.六水合氯化钙
C.碱石灰D.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探究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
完成下列填空:
(1)棉花上沾有的试剂是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Cl2或SO2等尾气,保护环境.
(2)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B、D两个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B:品红溶液褪色,D:品红溶液褪色.
②停止通气后,分别加热B、D两个试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B:褪色的品红又恢复为红色,D:无明显现象.
(3)有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理想.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l2+SO2+2H2O=2HCl+H2SO4
(4)装置E中用KMnO4(填化学式)和浓盐酸反应制得Cl2,生成2.24L(标准状况)的Cl2,则被氧化的HCl为0.2mol.
(5)实验结束后,检验蘸有试剂的棉花含有SO42-的实验方案是:取棉花中的液体少许,滴加足量的稀HNO3,再加入几滴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蘸有试剂的棉花中可能含有SO32-,用HNO3溶液酸化时会干扰SO42-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Cu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
A.5.6 gB.11.2 gC.22.4 gD.20.1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