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CaC2(s) + N2(g) = CaCN2(s) + C(s) 的H<0
B. 海上石油钢铁钻井平台可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以防腐
C. H2O2催化分解每产生1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6.02×1023
D. 25℃时,加水稀释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增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制备纯净的液态无水四氯化锡的反应为Sn+2Cl2 SnCl4, Sn也可以与HC1反应生成SnCl2(SnCl4易挥发形成气体,极易发生水解,水解生成SnO2·xH20)。已知:
物质 | 摩尔质量(g/mol) | 熔点(℃) | 沸点(℃) |
Sn | 119 | 231 | 2260 |
SnCl2 | 190 | 246 | 623 |
SnCl4 | 261 | -30 | 114 |
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S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Ⅱ、Ⅲ中的试剂分別为_______、__________;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所得SnCl4因溶解了Cl2而略显黄色,提纯SnCl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NaOH溶液洗涤再蒸馏 b.升华 c.重结晶 d.蒸馏 e.过滤
(4)写出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Sn粒之前要先让氯气充满整套装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SnCl4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研究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的反应。
(实验Ⅰ)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2Cr2O7溶液和硫酸,振荡,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此时pH=1.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最终溶液变为绿色。
资料:
ⅰ.Cr2(SO4)3溶液呈绿色。
ⅱ.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反应生成CrO5,CrO5进一步反应生成Cr3+和O2。
ⅲ.CrO5是一种+6价Cr的过氧化物,其结构如图1,CrO5可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得到蓝色溶液。
ⅳ.乙醚是一种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
(1)实验Ⅰ中产生的气体是O2,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实验Ⅰ的紫红色溶液中含有CrO5。
①验证紫红色溶液中含有CrO5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CrO5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Ⅰ中溶液变为绿色和产生O2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a.CrO5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自身氧化还原生成Cr3+和O2。
b.CrO5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了溶液中的H2O2,生成Cr3+和O2。
为验证上述假设,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Ⅱ和实验Ⅲ(夹持装置已略,B中石蜡油用于吸收挥发出的乙醚)。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实验Ⅱ)
ⅰ.将20mL CrO5的乙醚溶液加入A中的20mLpH=1的稀硫酸中,不断搅拌,乙醚层由蓝色变为无色,水层变为绿色,O2体积为V mL。
ⅱ.步骤ⅰ结束后向A中加入少量K2Cr2O7溶液,轻轻搅拌,静置,乙醚层又显出蓝色。
(实验Ⅲ)
仅将实验Ⅱ中的pH=1的稀硫酸替换为等量的含H2O2的pH=1的稀硫酸,重复实验。现象与实验Ⅱ相同,且O2体积仍为V mL。
①实验Ⅱ步骤ⅰ中消耗的CrO5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补全离子方程式:2CrO5+____=2Cr3++3O2↑+_____+_____。
②甲同学认为依据实验Ⅱ和Ⅲ中生成O2的体积相同,无法说明假设b是否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
(4)实验Ⅰ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反应4CO+2NO2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CO)=1.5 mol·L-1·min-1 B. υ(NO2)=0.7 mol·L-1·min-1
C. υ(N2)=0.4 mol·L-1·min-1 D. υ(CO2)=1.1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已知:① NaHCO3(s)==Na+(ag)+HCO3-(aq) △H=+18.81kJ·mo1-1
②Na2CO3(s)==2Na+(aq)+CO32-(aq)△H=-16.44 k J· mol-1
③2NaHCO3(s)==Na2CO3(s)+CO2(g)+H2O(1) △H=+92.34kJ·mol-1
请回答:
(1)资料显示,NaHCO3固体加热到100℃发生分解,但是加热 NaHCO3溶液不到80℃就有大量CO2气体放出,用反应热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NaHCO3溶液中主要存在2种化学平衡:a.HCO3-+H2OH2CO3+OH-,b.2HCO3-CO32-+H2O+CO2。根据理论计算0.10 mol·.L-1 NaHCO3溶液中2个反应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相互影响):
①计算25℃0.10mol·L-1NaHCO3溶液中CO2与H2CO3的总浓度最大可能为___________mol·L-1。
②加热蒸干NaHCO3溶液最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_______。
③25℃时0.10mol·L-1的NaHCO3溶液pH=8.3,加热到4分钟溶液沸腾,后保温到7分钟。已知常温下Na2CO3溶液浓度和pH的关系如下表(忽略温度对Kw的影响):
c(mo1·L-1) | 饱和 | 0.20 | 0.10 | 0.010 | 0.0010 |
pH | 12.1 | 11.8 | 11.5 | 11.1 | 10.6 |
请在图中作出 NaHCO3溶液pH随时间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
II.研究得出当甲烷分解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1)T℃时,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3 mol CH4,只发生反应2CH4(g)C2H4(g)+2H2(g),达到平衡时,c(C2H4)=c(CH4
(2)列式计算反应2CH4(g)C2H2(g)+3H2(g)在图中A点温度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1g0.05=-1.3)
(3)由图可知,甲烷裂解制乙炔有副产物乙烯生成,为提高甲烷制乙炔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苯酚钠溶液中加入NaHSO3溶液 | 溶液变浑浊 | 酸性:H2SO3>苯酚 |
B |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入无色溶液X | 溶液变蓝色 | X一定为H2O2溶液 |
C | 将3体积SO2与1体积O2混合并通过灼热的催化剂充分反应,产物依次通过BaCl2溶液和品红溶液 | 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溶液褪色 | 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D | 向2支均盛有2mL1.0mol·L-1的K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浓度均为0.1mol·L-1的AlCl3和FeCl3溶液 | 一支试管出现红褐色沉淀,另一支无明显现象 | Ksp[Al(OH)3]> Ksp[Fe(OH)3]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表中相应的量加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H4(g)+ H2O(g) CO(g) + 3H2(g)(不发生其他反应),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容器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CH4的平衡 转化率 | |||
CH4 | H2O | CO | H2 | ||
Ⅰ | 0.1 | 0.1 | 0 | 0 | 50% |
Ⅱ | 0.1 | 0.1 | 0.1 | 0.3 | / |
Ⅲ | 0 | 0.1 | 0.2 | 0.6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H>0,图中压强P1>P2
B. 起始时,容器Ⅱ中v(CH4)正<v(CH4)逆
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Ⅱ中CO的物质的量满足:n(CO)Ⅱ< 2n(CO)Ⅰ
D.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Ⅲ中气体的总压强之比PⅡ∶PⅢ = 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晶体硅有熔点高硬度大的性质,所以被用来做芯片
B. 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硅
C. 合金熔点、硬度都低于成分金属,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D.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都需要用到的原材料是石英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NH):③>①;水电离出的c(H+):①>②
B. 将pH值相同②和③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大的是③
C. 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H+)=c(OH-)+c(NH3·H2O)
D. 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H)>c(Cl-)> c(NH3·H2O) >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