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氨气的集气瓶中 | 无明显现象 |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湿润后,放入盛有干操氨气的集气瓶中 | 滤纸变红,说明氨气遇水形成溶液呈碱性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原因 |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 | ①Y管中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最后褪为无色 |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2 $\frac{\underline{\;催化剂\;}}{\;}$7N2+12H2O |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 Y管中有少量水珠 |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
打开K2 | ③Z中的NaOH溶液倒吸入Y管中 | 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Y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
分析 (1)实验室制备氨气,可以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也可以利用浓氨水滴入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或碱石灰中利用溶解放热时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据此选择生成氨气的发生装置;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需要发生装置制备出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通过向上排气法收集,剩余氨气需要吸收防倒吸;
(3)氨气遇水形成氨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解答;
(4)根据氨水受热不稳定解答;
(5)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根据碳酸钠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解答;
(6)将(2)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二氧化氮和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打开K2Z中的NaOH溶液倒吸入Y管中.
解答 解:(1)实验室制备氨气,可以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选择装置A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也可以利用浓氨水滴入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或碱石灰中利用溶解放热时一水合氨分解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frac{\underline{\;\;△\;\;}}{\;}$NH3↑+H2O,
故答案为:A或B,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NH3•H2O$\frac{\underline{\;\;△\;\;}}{\;}$NH3↑+H2O;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需要发生装置制备出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通过向上排气法收集,剩余氨气需要吸收防倒吸,选择装置连接为:发生装置→d→c→f→e→i,
故答案为:d→c→f→e→i;
(3)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湿润后,放入盛有干操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变红,说明氨气遇水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湿润后,放入盛有干操氨气的集气瓶中 | 滤纸变红,说明氨气遇水形成溶液呈碱性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原因 |
①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最后褪为无色 |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2$\frac{\underline{\;催化剂\;}}{\;}$7N2+12H2O | |
③Z中的NaOH溶液倒吸入Y管中 | 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Y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
点评 本题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新知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氨气制备、氨气性质等知识点,解答本题关键是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判断,必须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类有新意的试题,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 |
B. | X全部生成Z | |
C. | X、Y、Z的浓度相等 | |
D. | X、Y、Z的分子数之比为3: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事实 | 解释 |
A | MgCl2•6H2O受热易发生水解 MgSO4•7H2O受热不易发生水解 | HCl易挥发 H2SO4不易挥发 |
B | 电解CuCl2溶液,得到金属铜 电解NaCl溶液,不能得到金属钠 | 铜产生后与水不反应 钠产生后与水反应 |
C | CaCO3难溶于稀H2SO4 CaCO3易溶于稀CH3COOH | CaSO4微溶于水 Ca(CH3COO)2易溶于水 |
D | 镀锌铁有划损时,仍能阻止铁被氧化 镀锡铁有划损时,不能阻止铁被氧化 | 金属性:Zn>Fe>Sn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mol 35% | B. | 2mol 30% | C. | 2mol 70% | D. | 1mol 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V[FeCl3(aq)]/mL | 100 | 100 | 100 | 100 |
混合粉末质量/g | 6 | 13.2 | 24 | 36 |
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 0 | 1.28 | 12.8 | 24.8 |
A. | 第①组溶液中c(Fe3+)=3.0 mol/L | |
B. | 第②组剩余固体是铜铁混合物 | |
C. | 第④组反应后的滤液中c(Fe2+)=6 mol/L | |
D. | 原混合粉末中n(Fe):n(Cu)=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