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S(l)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超灵敏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SO2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012345
c(SO2)(mol•L-11.000.500.233.00×10-373.00×10-373.00×10-37
c(CO)(mol•L-14.003.002.462.002.002.00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77mol/(L•s).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3.33×1036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既不会提高成本,又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BC.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提高n(CO):n(SO2)投料比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为了分别验证不同催化剂、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四组实验使反应速率依次增大,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
编号
T(℃)SO2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
2601.003.00Cr2O3
Fe2O3
380
4.00
①请将上述表格中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填入答题卷相应位置.
②研究表明:Fe2O3的催化效果好于Cr2O3.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上表中的四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S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实验编号.

分析 (1)正反应为熵减的反应,△G=△H-T△S<0时反应自发进行;
(2)根据v=$\frac{△c}{△t}$计算v(CO),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CO2);
(3)由表中数据可知,3s时处于平衡状态,CO浓度变化量为2mol/L,则平衡时二氧化碳浓度为2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C{O}_{2})}{c(S{O}_{2})×{c}^{2}(CO)}$计算;
(4)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B.提高n(CO):n(SO2)投料比可以提高SO2转化率,不会提高成本;
C.由(1)中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不会提高成本;
D.缩小容器的体积,需要提供能量,会提高成本;
(5)①实验目的是验证不同催化剂、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实验I、Ⅱ中催化剂不同,实验I、Ⅳ中CO初始浓度不同,实验I、Ⅲ中温度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
②实验I、Ⅱ中Fe2O3的催化效果好于Cr2O3,到达平衡时间Ⅰ>Ⅱ,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时二氧化硫浓度相等;
实验I、Ⅳ中实验Ⅳ的CO初始浓度大,到达平衡时间Ⅰ>Ⅳ,Ⅳ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大,平衡时二氧化硫的浓度Ⅳ<Ⅰ;
实验I、Ⅲ中实Ⅲ的温度大,到达平衡时间Ⅰ>Ⅲ,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Ⅲ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小,平衡时二氧化硫的浓度Ⅲ>Ⅰ.

解答 解:(1)正反应为熵减的反应,△S<0,反应自发进行,则△G=△H-T△S<0,故△H<0,
故答案为:<;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s内CO浓度的变化量为(4-2.46)mol/L=1.54mol/L,则v(CO)=$\frac{1.54mol/L}{2S}$=0.77mol/(L•s),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CO2)=v(CO)=0.77mol/(L•s),
故答案为:0.77mol/(L•s);
(3)由表中数据可知,3s时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二氧化硫浓度为3.00×10-37mol/L,CO浓度为2mol/L,CO浓度变化量为(4-2)mol/L=2mol/L,则平衡时二氧化碳浓度为2mol/L,则平衡常数K=$\frac{{c}^{2}(C{O}_{2})}{c(S{O}_{2})×{c}^{2}(CO)}$=$\frac{{2}^{2}}{3×1{0}^{-37}×{2}^{2}}$=3.33×1036
故答案为:3.33×1036
(4)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不能提高SO2转化率,故A错误;
B.提高n(CO):n(SO2)投料比可以提高SO2转化率,不会提高成本,故B正确;
C.由(1)中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不会提高成本,故C正确;
D.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SO2转化率,但需要提供能量,会提高成本,故D错误,
故选:BC;
(5)①实验目的是验证不同催化剂、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实验I、Ⅱ中催化剂不同,实验I、Ⅳ中CO初始浓度不同,实验I、Ⅲ中温度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则:

实验
编号
T(℃)SO2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
2601.003.00Cr2O3
2601.003.00Fe2O3
3801.003.00Cr2O3
2601.004.00Cr2O3
故答案为:
实验
编号
T(℃)SO2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
2601.003.00
1.003.00Cr2O3
2601.00Cr2O3
②实验I、Ⅱ中Fe2O3的催化效果好于Cr2O3,到达平衡时间Ⅰ>Ⅱ,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时二氧化硫浓度相等;
实验I、Ⅳ中实验Ⅳ的CO初始浓度大,到达平衡时间Ⅰ>Ⅳ,Ⅳ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大,平衡时二氧化硫的浓度Ⅳ<Ⅰ;
实验I、Ⅲ中实Ⅲ的温度大,到达平衡时间Ⅰ>Ⅲ,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Ⅲ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小,平衡时二氧化硫的浓度Ⅲ>Ⅰ,
表中的四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S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等,(5)中注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作图中注意到达平衡时间、平衡时二氧化硫的浓度,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丙酮和苯酚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O2$\stackrel{催化剂}{→}$△H=-116kJ.mol-1
$\stackrel{H+}{→}$△H=-253kJ.mol-1
相关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
苯酚941.0722182
丙酮580.789856.5
异丙苯1200.8640153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和②分别在装置A和C中进行(填装置符号).
(2)反应②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温度过高会导致爆炸.
(3)在反应器A中通入的X是氧气或空气.
(4)在分解釜C中加入的Y为少量浓硫酸,其作用是催化剂,优点是用量少,缺点是腐蚀设备.
(5)中和釜D中加入的Z最适宜的是c(填编号.已知苯酚是一种弱酸)
a.NaOHb.CaCO3c.NaHCO3d.CaO
(6)蒸馏塔F中的馏出物T和P分别为丙酮和苯酚,判断的依据是丙酮的沸点低于苯酚.
(7)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原子利用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1986年,人们成功的用如下反应制得了氟气:①2KMnO4+2KF+10HF+3H2O2═2K2MnF6+8H2O+3O2↑②K2MnF6+2SbF5═2KSbF6+MnF4    ③2MnF4═2MnF3+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①中H2O2被还原
C.氧化性:KMnO4>O2
D.每生成1mol F2,上述反应共转移2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实验室以铁屑为原料制备三草酸合铁酸钾晶相关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过程中加入H2O2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得到K3[Fe(C2O43]溶液后,需要加入乙醇,其目的是因为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所以加入乙醇,便于析出.
(2)晶体中所含的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脱水、冷却、称量至恒重,⑥计算.步骤5的目的是确保结晶水全部失去.
(3)C2O42-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放出CO2,测定产物中K3[Fe(C2O43]•3H2O含量时,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①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②取10.0g产物配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20ml于锥形瓶中,用0.1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4ml.则产物中K3[Fe(C2O43]•3H2O的质量分数为49.1%.(K3[Fe(C2O43]•3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XYZ
初始浓度/mol•L-10.10.20
2min末浓度/mol•L-10.08ab
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L-1•min-1
D.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增大,v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如下:
+2KMnO4$\stackrel{△}{→}$+KOH+2MnO2+H2O
+HCl→+KCl
已知甲苯的熔点为-95℃,沸点为110.6℃,易挥发,密度为0.866g•cm-3;苯甲酸的熔点为122.4℃,在25℃和95℃下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
【制备产品】
30.0mL甲苯和25.0mL 1mol•L-1高锰酸钾溶液在80℃下反应30min,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支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甲苯顺利滴入三颈烧瓶.
(2)在本实验中,三颈烧瓶最合适的容积是B(填字母)
A.50mL B.100mL C.200mL D.250mL
【分离产品】
他们设计如下流程分离粗产品苯甲酸和回收甲苯:
(3)操作Ⅰ的名称是分液;含杂质的产物经操作Ⅱ进一步提纯得无色液体A,则操作Ⅱ的名称是蒸馏.
(4)操作Ⅲ的名称是冷却结晶、过滤.检验B中是否含有Cl-的方法如下:取少量B溶于水,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B中含有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甲醇是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醇,已知25℃、101kPa下:
H2(g)+$\frac{1}{2}$O2(g)═H2O(g)△H2=-242kJ•mol-1
CH3OH(g)+$\frac{3}{2}$O2(g)═CO2(g)+2H2O△H2=-676kJ•mol-1
①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3OH(g)与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H=-50 kJ/mol.
②下列表示合成甲醇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填字母).

③合成甲醇所需的H2可由下列反应制取:H2O(g)+CO(g)?H2(g)+CO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则达到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33.3%.
(2)CO和H2反应也能合成甲醇:CO(g)+2H2?CH3OH(g)△H=-90.1kJ•mol-1,在250℃下,将一定量的CO和H2投入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mol•L-1)变化如下表所示(前6min没有改变条件):
2min4min6min8min
CO0.070.060.060.05
H2x0.120.120.2
CH3OH0.030.040.040.05
①x=0.14,25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6.3.
②若6~8min时只改变了一个条件,则改变的条件是加入1mol氢气,第8min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不是(填“是”或“不是”)
③该合成反应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40~270℃,选择此温度的原因是:
Ⅰ.此温度下的催化剂活性高;
Ⅱ.温度低,反应速率慢,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低,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转化率降低.
(3)甲醇在催化剂条件下可以直接氧化成甲酸,在常温下,20.00mL0.1000mol•L-1NaOH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甲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填“<”“>”或“=”)7,原因是HCOO-+H2O?+HCOOH+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二级能源D.焦炉气是一级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1)化合物A的分子式C8H10,用核磁共振氢谱测定化合物F,可以出现4个波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双选题)
A.化合物A和D是同系物         B.化合物C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C.化合物D不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D.化合物F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溴水褪色
(3)反应 II的化学方程式是(注明反应的条件).
(4)按要求写出化合物A苯环 上的一氯代物的所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