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Na2O2是常见的氧化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通过以下实验确定炭粉与Na2O2反应的产物.
实验步骤:
I.按下图所示装置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将0.6g炭粉与3.9g Na2O2均匀混合,装入试管,在靠近试管口处放置一张湿润的氯化钯试纸(湿润氯化钯试纸遇CO变黑,可用于检验是否有CO生成).
Ⅲ.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试管底部.

实验现象:
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花,氯化钯试纸未变黑,石灰水未变浑浊.
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C
  △  
.
 
Na2CO3+X,在该反应中,X是
 
(填氧化或还原)产物.
(2)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3)装置B的作用是
 

(4)CO在潮湿环境中可将氯化钯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同时生成另外两种物质.已知反应过程中转移6.02×l023个电子时,生成53g Pd (已知P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将装置A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②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Na+)>c(CO
 
2-
3
)>c(OH-)>c(HCO
 
-
3

b.c(Na+)>c(OH-)>c(CO
 
2-
3
)>c(HCO
 
-
3

c.c(Na+)═2c(CO
 
2-
3
)+c(HCO
 
-
3
)+c(H2CO3
d.c(H+)+c(Na+)═c(OH-)+2c(CO
 
2-
3
)+c(HCO
 
-
3

③若使所得溶液与100mL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溶液pH=7(不考虑CO2的溶解),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判断X,再根据化合价判断;
(2)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可用来检验装置气密性;
(3)B为安全瓶;
(4)n(Pd)=
53g
106g/mol
=0.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为为PdCl2、CO和H2O,生成物应为CO2和HCl;
(5)①反应生成Na2CO3和Na2O,Na2O和水反应生成NaOH;
②反应后溶液呈碱性,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③反应溶液溶质为NaCl,根据质量守恒计算.
解答: 解:(1)2Na2O2+C
  △  
.
 
Na2CO3+X,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X中含有2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所以X为Na2O,是化合价减低的产物,即还原产物;
故答案为:还原;
(2)检验装置气密性方法:在广口瓶C中加水浸没导管口,用酒精度微热A处试管,若C中导管口冒气泡,移开酒精度冷却后形成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在广口瓶C中加水浸没导管口,用酒精度微热A处试管,若C中导管口冒气泡,移开酒精度冷却后形成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3)B为安全瓶,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n(Pd)=
53g
106g/mol
=0.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为为PdCl2、CO和H2O,生成物应为CO2和HCl,则反应的方程式为PdCl2+CO+H2O=Pd+CO2+2HCl,
故答案为:PdCl2+CO+H2O=Pd+CO2+2HCl;
(5)①反应生成Na2CO3和Na2O,Na2O和水反应生成NaOH,故答案为:NaOH、Na2CO3
②由于CO32-水解,则c(CO32-)<c(OH-),故a错误、b正确;根据电荷应溶液中还存在NaOH,则c错误,由电荷守恒可知d正确,故答案为:b d;
③n(Na2O2)=
3.9g
78g/mol
=0.05mol,反应后溶液溶质为NaCl,则生成NaCl0.1mol,
所以c(HCl)=c(NaCl)=
0.1mol
0.1L
=1mol/L,
故答案为:1 mol/L.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探究问题,涉及过氧化钠的性质、离子浓度比较等问题,难度较大,注意根据反应的现象判断反应原理,把握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高考常见题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molH2O中含有(  )
A、2个H原子
B、1个O原子
C、1个H2O分子
D、2mol H 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X、Y、Z、M、N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M、N同周期,X、Z同主族且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Y、N同主族,Z+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M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1)M的元素名称
 
,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离子半径比较:r(Z+
 
r(Y2-).
(3)X与Z形成的化合物A是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A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机物A是烃,有机物B易溶于水,且1molB能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11.2L,但不与NaHCO3溶液反应.已知A通过如下转化关系(有关反应条件已略去)制得化学式为C4H8O2的酯E,且当D→E时,相对分子质量增加2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
 
,结构简式
 
,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g/L.
(2)A的官能团名称
 
,B的官能团名称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4)4.4gC物质完全燃烧消耗
 
mol氧气.
(5)完成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反应②
 

反应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即可得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碳酸 氢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 
(4)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5)充分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95g,完全反应后得到气体5.6L(标准状况).求混合物中碳酸钠去的质量分数. 
(6)现有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样品,请设计两种方案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一种沉淀:
己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Cu(OH)2一种沉淀同时还有一种气体;
丙同学诀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
(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主要有三步操作,它们是
 

Ⅱ.请用图1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图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2)图1装置C中装有的试剂名称是
 

(3)图1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
 

Ⅲ.(1)图2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2)图2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3)图2中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新型NaBH4/H2O2燃料电池(DBFC)的结构如图所示,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NaBH4+4H2O2═NaBO2+6H2O,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B为正极
B、放电过程中,Na+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L 6mol/L H2O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1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新化一中化学药品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可溶性盐X、Y、Z,其阳离子分别是Ba2+、Cu2+、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42-、NO3-中的某一种.新化一中化学奥赛小组为确定三种物质并验证部分性质,现设计以下实验:
①将三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水的三支试管中,只有X盐溶液呈蓝色.
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发现Y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Z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事实,推断这三种盐的化学式:
X
 
,Y
 
,Z
 

(2)若上述三种阳离子Ba2+、Cu2+、Ag+对应的盐都为硝酸盐,将其混合配成溶液,选择合适试剂,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图如下:

部分物质溶解性表
 Ba2+Cu2+Ag+
Cl-
CO
SO
S2-
①沉淀1的化学式为
 

②写出混合溶液与试剂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若C为Na2S,且它与B的阳离子相同,则试剂B的名称是
 
;写出溶液1与试剂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溶液2与试剂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且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情况下的密度为0.76g?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Z、W能形成含有相同电子数的简单离子,且W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大
B、XZ2、W2Z2均为直线形的共价化合物
C、Z与M形成的3原子化合物比Y的M形成的4原子化合物稳定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