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CaCl2 = Ca2++2Cl- B.Na2SO4=2Na+ +SO42-

C.HNO3=H++NO3- D.KClO3=K++C1-+3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含重铬酸钾(K2Cr2O7)废水普遍存在于制明矾、火柴的工厂,由于K2Cr2O7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因此需要进行处理.某研究小组查阅资料发现:
物质K2Cr2O7溶液Cr(OH)3Cr3+溶液
颜色橙黄色灰绿色沉淀灰绿色
②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Fe(OH)3Cr(OH)3
开始沉淀时1.56.0
沉淀完全时2.88.0
③药剂还原沉淀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还原剂将Cr2O72-还原成Cr3+,然后再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使其转化成Cr(OH)3沉淀,从而除去Cr2O72-
(1)配平方程式:1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2)写出在含Cr3+溶液中加入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3++3OH-=Cr(OH)3↓.
该研究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室模拟,想利用电解法产生Fe2+,进而处理含K2Cr2O7的废水,实验如下:
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实验电压溶液时间现象
22V0.01mol/L K2Cr2O7溶液20 分钟a 极区无明显现象;
b 极区有无色气泡.
(3)a 极的电极材料是Fe.该小组通过实验证明了a极区产生了Fe2+,请描述他们的实验操作取a 极区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该小组同学再次查阅资料,将上述实验方案进一步优化,进行了实验Ⅱ:
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实验电压溶液时间现象
22V0.01mol/LK2Cr2O7溶液中加入少量H2SO4
化,使pH≈1
20 分钟a 极区溶液变浅绿色;
b极区有无色气泡产生,产生红褐色沉淀.
(4)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解释b极区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b极H+放电,溶液pH升高,a 极产生的Fe2+被Cr2O72-氧化成Fe3+,Fe3+迁移到b极区,与OH-结合生成Fe(OH)3
(5)实验Ⅰ→实验Ⅱ进行了优化,对比实验Ⅰ、Ⅱ,说明优化的依据是调节溶液pH为酸性,保证Cr2O72-的氧化性.
(6)该小组同学想在电解过程中将Cr2O72-转化为Cr(OH)3沉淀除去,请提出措施并说明理由增大溶液pH到合理范围 使Cr2O72-与Fe2+发生反应且Cr(OH)3能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9月15日22时04分09秒,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腾空而起,成功送上太空。该火箭所用的推进燃料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lmolC2H8N2中含有lmolN2

B.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

C.偏二甲肼是比液氢更环保的燃料

D.偏二甲肼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第一次质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VmL硫酸铁溶液中含wgSO42-,取此溶液0.5VmL,用水稀释成2Vm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Fe3+物质的量浓度为(以下单位为mol·L-1)

A.250w/48v B.250w/72v C.125w/36v D.125w/7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第一次质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CH4 和CO2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比4:11 B.分子数之比为4:11

C.体积比4:11 D.物质的量之比为4: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化学反应速率的客观因素有许多,如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表面积等,因此探究客观条件与化学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设计及改进也就许许多多.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取少量(质量为mg)粉末状的MnO2,滴加适量水制成团粒状,全部放在广口瓶A里,并尽量靠近瓶壁,分液漏斗里装入3mL 20%的过氧化氢溶液.广口瓶B中加入$\frac{2}{3}$容积的水 (滴加几滴红墨水以增强实验效果).
②将广口瓶A中装有二氧化锰的一侧稍垫高些,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过氧化氢溶液流入广口瓶中,待液面降至活塞处时关闭活塞(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未接触).
③将广口瓶A放平,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
④待反应完毕后,将广口瓶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分离出来,称其质量仍为mg.通过其他实验证实,该固体全部是MnO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操作,广口瓶A中的现象为有少许气泡,广口瓶B处的现象为导管里的液面略有上升.
(2)第③步操作,广口瓶A中的现象为有大量气泡产生,广口瓶B处的现象为瓶中液面下降,导管口有红色喷泉产生.
(3)通过该实验,对二氧化锰的作用,你能得出的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改变,起催化剂的作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0.1000mol•L1 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序号0.1000mol•L1 HCl溶液体积/mL待测NaOH溶液体积/mL
127.8320.00
225.5320.00
327.8520.00
①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392mol•L?1.(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情况可能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C.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
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C.到达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D.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溶液液面最低点在“0”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小于3NA
B.0.1 mo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C.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D.5NH4NO3$\frac{\underline{\;\;△\;\;}}{\;}$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2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
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Cl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