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SiO2>CsCl>CBr4>CF4B.CF4>CCl4>CBr4>Cl4
C.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D.NaF>MgF2>AlF3

分析 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相同晶体从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分析.

解答 解:SiO2为原子晶体,CsCl为离子晶体,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则SiO2熔点最高,其次为CsCl,CBr4和CF4都为分子晶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则熔点:CBr4>CF4,固有:SiO2>CsCl>CBr4>CF4,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晶体的类型与熔沸点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解答该类题目时要首先判断晶体的类型,晶体类型相同时,要注意晶体结构是否相似,把握影响晶体熔沸点的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我国某地区已探明蕴藏有丰富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还含有SiO2等杂质)、煤矿、石灰石和黏土.拟在该地区建设大型炼铁厂.

①随着铁矿的开发和炼铁厂的建立,需要在该地区相应建立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形成规模的工业体系.据此确定图1中相应工厂的名称:
A.发电厂,B.焦化厂,C.炼铁厂,D.水泥厂;
②以赤铁矿为原料,写出高炉炼铁中得到生铁和产生炉渣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CaCO3+SiO2$\frac{\underline{\;高温\;}}{\;}$CaSiO3+CO2↑;
(2)玻璃钢可由酚醛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
①酚醛树脂由酚醛和甲醛缩聚而成,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有苯酚的反应釜间歇性地加入甲醛,且反应釜应装有散热装置.
②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玻璃钢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优异性能(写出两点即可).
③下列处理废旧热固性酚醛塑料的做法合理的是bc.
a.深埋             b.粉碎后用作树脂填料
c.用作燃料         d.用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回收树脂
(3)工业上主要采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如图2是氨氧化率与氨-空气混合气中氧氨比的关系.其中直线表示反应的理论值;曲线表示生产实际情况.当氨氧化率达到100%,理论上r[n(O2)/n(NH3)]=1.25,实际生产要将r值维持在1.7~2.2之间,原因是O2太少不利于NH3的转化,r值为2.2时NH3氧化率已近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恰好变色,且30分钟不变化,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5)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22.60mL;
(6)根据如表数据:
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25.000.5020.40
第二次25.004.0024.10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0.08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NaOH、NH3•H2O、CH3COOH、HCl、NH4HSO4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1L pH=3的A溶液分别与0.001mol•L-1x L B溶液、0.001mol•L-1y L D溶液充分反应至中性,x、y大小关系为:y<x;
②浓度均为0.1mol•L-1A和E溶液,pH:A<E;
③浓度均为0.1mol•L-1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
回答下列问题:
(1)D是NaOH溶液.
(2)用水稀释0.1mol•L-1B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①② (填写序号)
①c(B)/c(OH-);                         ②c(OH-)/c(H+);
③c(H+)和c(OH-)的乘积                   ④OH-的物质的量
(3)O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E,分别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④(填写序号)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E>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E
③参加反应的锌粉物质的量A=E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 E>A
⑤E溶液里有锌粉剩余
(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B和C混合后,升高温度(溶质不会分解)溶液pH随温度变化如下图中的④曲线(填写序号).
(5)室温下,向0.01mol•L-1C溶液中滴加0.01mol•L-1D溶液至中性,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O42-)>c(NH4+)>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甲基橙甲基红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pH)3.1-4.44.4-6.25.0-8.08.2-10.0
(1)该实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选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
(2)如图表示25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1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为15.40mL.设此时液体体积读数为amL,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V大于(25-a)mL(选填“<”、“>”、“=”).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a mol/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21.0220.3220.28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BC.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D.滴定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可以不化简):c=$\frac{a×\frac{20.32+20.28}{2}}{V}$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⑥重以上滴定操作2-3次.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①,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④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酸式滴定管(填仪器名称),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测定结果无影响(填“大”、“偏小”或“无影响”).
(3)步骤⑤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不变色.
(4)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盐酸体积(mL)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滴定后
120.000.0018.10
220.000.0016.30
320.000.0016.22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AB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C.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5)根据上表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0.1626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草酸是二元弱酸,测得0.01mol•L-1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mL 0.01mol•L-1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mol•L-1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NaOH)=0时,c(Na+)>c(H+)>c(HC2O4- )>c(C2O42-)>c(OH-
B.V(NaOH)=5 mL时,c(Na+)═c(C2O42-)+c(HC2O4- )+c(H2C2O4
C.V(NaOH)=10 mL时,c(Na+)═c(HC2O4-)+c(C2O42-
D.V(NaOH)>10 mL时,c(Na+)>c(C2O42-)>c(HC2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无色气体N204是一种强氧化剂,为重要的火箭推进剂之一.N204与N02转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4(g)?2NO2(g)△H=+24.4kJ/mol
(1)将一定量N2O4投入固定容积的真空容器中,下述现象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bc.
a.v(N2O4)=2v(NO2)    b.体系颜色不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气体密度不变
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次到达平衡时,则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填“变深”、“变浅”或“不变”),判断理由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NO2)增加,颜色加深.
(2)平衡常数K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分压表示,即K表达式中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例如:p(NO2)=p×x(NO2).写出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p表达式$\frac{{p}_{总}×{x}^{2}(N{O}_{2})}{x({N}_{2}{O}_{4})}$(用p总、各气体物质的量分数x表示);影响Kp的因素温度.
(3)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v=k.p(N2O4),逆反应速率v=k.p2(NO2),其中k、k为速率常数,则Kp为$\frac{{K}_{正}}{K逆}$(以k、k表示).若将一定量N2O4投入真空容器中恒温恒压分解(温度298K、压强100kPa),已知该条件下k=4.8×l04s-1,当N2O4分解10%时,v=3.9×106kPa•s-1
(4)真空密闭容器中放人一定量N2O4,维持总压强p0恒定,在温度为T时,平衡时N204分解百分率为a.保持温度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充人等量N2O4,维持总压强在2p0条件下分解,则N204的平衡分解率的表达式为$\sqrt{\frac{{a}^{2}}{2-{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采取如图所示方法操作,进行物质分离,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①溶质名称是氢氧化钠,加入后反应方程式为
(2)写出操作Ⅰ所需要一种主要玻璃仪器名称分液漏斗,操作Ⅱ是蒸馏;
(3)通入气体②是CO2,对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