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
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B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C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三倍;D与B同周期,该周期中D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B、C、E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Y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F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1)写出两种均含A、B、C、F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SO3-=SO2↑+H2O.
(2)D、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直接用化学式表示)S2->Cl->Al3+
(3)向Fe和D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经洗涤、干燥、灼烧后得到一种固体,经称量发现该固体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质量恰好相等.则原混合物中D单质的质量分数为30%.
(4)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E单质,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有三种含E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t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Cl2+10Ca(OH)2=7CaCl2+2Ca(ClO)2+Ca(ClO32+10H2O.
(5)A、B形成的化合物BA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泛.它可以夺取很多化合物中的质子而生成相应的钠的化合物.写出它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H3CH2OH→CH3CH2ONa+H2↑.

分析 短周期元素中,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则A为H元素;B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则B为Na;C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三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C为O元素;D与B(Na)同周期,该周期中D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则D为Al;B、C、E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Y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则E为Cl,Y为NaClO;F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F为S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中,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则A为H元素;B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则B为Na;C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三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C为O元素;D与B(Na)同周期,该周期中D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则D为Al;B、C、E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Y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则E为Cl,Y为NaClO;F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F为S元素.
(1)两种均含H、Na、O、S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为NaHSO4、NaHSO3,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SO3-=SO2↑+H2O,
故答案为:H++HSO3-=SO2↑+H2O;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Cl->Al3+
故答案为:S2->Cl->Al3+
(3)向Fe和Al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经洗涤、干燥、灼烧后得到一种固体为氧化铁,经称量发现氧化铁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质量恰好相等,所以铝的质量相当于氧元素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Al单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氧化铁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frac{16×3}{56×2+16×3}$×100%=30%,
故答案为:30%;
(4)根据图象知,次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次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与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氯气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10Cl2+10Ca(OH)2=7CaCl2+2Ca(ClO)2+Ca(ClO32+10H2O;
故答案为:10Cl2+10Ca(OH)2=7CaCl2+2Ca(ClO)2+Ca(ClO32+10H2O;
(5)H、Na形成的化合物NaHBA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泛,它可以夺取很多化合物中的质子而生成相应的钠的化合物,它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H3CH2OH→CH3CH2ONa+H2↑,
故答案为:NaH+CH3CH2OH→CH3CH2ONa+H2↑.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正确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3)中关键是理解氧化铁中的氧元素质量相当于铝元素的质量,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723K时,2SO2(g)+O2(g)?2SO3(g)△H=-QkJ/mol,在相同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SO2和1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SO2和0.5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Q1、Q2、Q满足的关系是(  )
A.Q2=$\frac{{Q}_{1}}{2}$B.Q2>$\frac{{Q}_{1}}{2}$C.Q2<Q1<QD.Q=Q1>Q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向其中滴加a mLC1mol•L-1 NaOH之后,改成滴加C2mol•L-1HCl,所得沉淀Y(mol)与试剂总体积V(mL)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  )
A.9mLB.7.5mLC.7mlD.6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A.Fe2O3$\stackrel{HCl(aq)}{→}$FeCl3(aq)$\stackrel{△}{→}$无水FeCl3
B.Al2O3$→_{△}^{NaOH(aq)}$NaAlO2(aq)$\stackrel{HCl(aq)}{→}$AlCl3
C.NH3$\stackrel{O_{2}}{→}$NO$\stackrel{O_{2},H_{2}O}{→}$HNO3
D.饱和NaCl(aq)$\stackrel{NH_{3},CO_{2}}{→}$NaHCO3$\stackrel{△}{→}$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过量的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充分反应后,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请你参与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假黄金”进行的探究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高温时炭可将金属活动顺序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ZnCO3高温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
【猜想】①“假黄金”可能由C、Zn、Cu三种单质组成;
②“假黄金”可能由ZnO、CuO、Cu2O三种氧化物组成;
③“假黄金”可能是单质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1)【论证】他们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②(填“①”“②”或“③”),你觉得他们的理由是高温时炭能将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以后的金属的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进而再排除了猜想③(填“①”“②”或“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他们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你认为他们的依据是过量的炭在高温时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CO2
(2)【进行实验】他们用实验鉴定了“假黄金”中所含的两种物质,请将实验过程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1
步骤2
(3)【得出结论】“假黄金”的化学组成是锌和铜的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适合的方法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_{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所得产物的性质.

请回答:
(1)写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对于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若要停止实验,其操作顺序是②③①.
①停止加热  ②取出集气瓶盖好  ③将导管伸入到烧碱溶液中
(3)甲、乙两同学分别向收集到的氯气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振荡后分成两份,均做验证氯气与水反应所得产物性质的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加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加入NaHCO2粉末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4)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HClO的氧化性大于MnO2,拟用下列四组试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A.CaC12和次氯酸B.浓盐酸NaClO
C.浓盐酸和次氯酸    D.固体NaCl、固体NaClO和浓硫酸
你认为上述四种试剂中D组试剂符合实际,且Cl的原子利用率最高.试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NaClO+H2SO4═Na2SO4+H2O+Cl2↑(产物中Na2SO4也可写成NaH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反应大气固氮
N2(g)+O2(g)?2NO(g)
工业固氮
N2(g)+3H2(g)?2NH3(g)
温度/℃27200025400450
K3.84×10-310.15×1080.5070.152
①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分析数据可知: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K值小,正向进行的程度小(或转化率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③从平衡视角考虑,工业固氮应该选择常温条件,但实际工业生产却选择500℃左右的高温,解释其原因从反应速率角度考虑,高温更好,但从催化剂活性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500℃左右合适.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р1、р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A(填“A”或“B”);比较р1、р2的大小关系р2>р1

(3)20世纪末,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其实验简图如C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р2>р1
(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1)?4NH3(g)+3O2(g),则其反应热△H=+1530 kJ•mol-1
(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或现象
A检验甲酸溶液中是否含有甲醛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
B证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变性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
C检验蔗糖是否已水解向蔗糖溶液中加入4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冷却,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向上层清液中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