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相同物质的量的C3H6、C4H8O2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物质的量关系为<(填编号,用“>”或“=”或“<”表示).

分析 设有机物通式为CxHyOz,则1mol下列物质耗氧量依据(x+$\frac{y}{4}$-$\frac{z}{2}$)计算分析判断排序.

解答 解:1mol下列物质:①C3H6 ②C4H8O2,完全燃烧需要O2物质的量为
①1molC3H6 耗氧量=1mol(x+$\frac{y}{4}$-$\frac{z}{2}$)=1mol×(3+$\frac{6}{4}$)=4.5mol;
②C4H8O2耗氧量=1mol×(x+$\frac{y}{4}$-$\frac{z}{2}$)=1mol×(4+$\frac{8}{4}$-$\frac{2}{2}$)=5mol;
所以耗氧量顺序为C3H6<C4H8O2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耗氧量的计算应用,掌握耗氧量的计算方法和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A、B、C、D均是短周期元素,A和B同周期,B和C同族,A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B与A能生成化合物BA2,C与A生成化合物CA2,A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都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的单质与A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D2A或D2A2
请回答(1)写出元素符号B:CD:Na
(2)BA2的电子式.D2A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3)用电子式表示D2A形成过程
(4)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ⅣA族.A与D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关系为O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进行反应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理论上可以使该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苹果醋(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苹果醋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①苹果醋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羧基.
②苹果醋的分子式为C4H6O5
③苹果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ABCD.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的是(  )
A.增大容器体积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SO4=Na2++SO42-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氮气的结构式::N≡N:
D.氯化镁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合物Ⅰ(C11H12O3)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其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酯基.Ⅰ可以用E和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②R-CH=CH2$→_{②H_{2}O_{2}/OH}^{①B_{2}H_{6}}$R-CH2CH2OH;
③化合物F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④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CH33CCl,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D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O.
(2)E的分子式为C4H8O2.I的结构简式为
(3)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4)I的同系物J比I相对分子质量小14,J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共有1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J的一个同分异构体发生银镜反应并酸化后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1,写出J的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2A(s)+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1.5 mol•L-1•s-1B.υ(B)=0.5 mol•L-1•s-1
C.υ(C)=0.8 mol•L-1•s-1D.υ(D)=1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贡献是发明了一种高效而环保的光源--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某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请你帮助某同学完成资料收集的工作.
(一)LED研究起始于对碳化硅晶体的研究.1907年,英国科学家Henry Joseph Round发现在施加电流时能够在碳化硅晶体中发现发光现象.
(1)碳化硅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2)碳化硅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的相似,在碳化硅晶体中,碳原子所连接最小的环由3个碳原子和3个硅原子组成,每个碳原子连接12个这样的环.
(3)碳化硅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方式,与周围的硅原子形成的键角为109°28’.
(4)请结合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二)准现代LED.1962年,GE公司使用磷砷化镓(GaAsxP1-x)材料制成了红色发光二极管.这是第一颗可见光LED,被视为现代LED之祖.随后又出现了绿色LED磷化镓(GaP)和黄色LED碳化硅,使光谱拓展到橙光、黄光和绿光.
(5)镓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ⅢA族,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1
(6)人们发现在磷砷化镓或磷化镓中掺杂氮(利用氮代替磷或砷的位置),可以提高其发光效率.其原因不可能为BC(多选).
A、氮的半径比磷和砷的半径小,用氮代替部分磷或砷的位置不会影响晶体的构型.
B、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磷和砷,容易失去电子,发生电子跃迁.
C、N的电负性大,掺杂后得到的位置中存在氢键.
D、N是与砷、磷具有相同价电子结构的杂质,但对电子束缚能力较磷和砷强,造成等电子陷阱.
(三)1993年,中村修二等人开发出首个明亮蓝光的氮化镓LED.凭借此成就,他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7)为测试氮化镓绿色LED光强与电流的关系,得到如图,从图中你能得到规律其他条件相同时,当电流小于153.0 mA时,氮化镓绿色LED光强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强,当电流大于153.0 mA时,光强随着电流的增强而减弱(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