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1)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1:1,质量比为2:3.
(2)已知16g A和2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76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106g/mol.
(3)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分别用p(Ne)  p(H2)  p(O2)表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 (O2
(4)某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阴离子: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CO32-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Cl-、SO42-、CO32-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分析 (1)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m=nM计算质量之比,密度之比等于质量比,结合分子组成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计算C的质量,再根据M=$\frac{m}{n}$计算C的摩尔质量;
(3)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如体积相同,则质量相同,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4)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银离子能够与Cl-、SO42-、CO32-沉淀.

解答 解:(1)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的物质的量相同,设物质的量均为n,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为1:1;
则质量比为32n:48n=2:3,
密度之比等于质量比11:12,
故答案为:1:1;2:3;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C的质量=(16+20-31.76)g=4.24g,C的摩尔质量=$\frac{4.24g}{0.04mol}$=106g/mol,
故答案为:106g/mol;
(3)Ne的摩尔质量是20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其压强大小顺序是P(H2)>P(Ne)>P (O2),
故答案为:P(H2)>P(Ne)>P (O2);
(4)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CO32-能够与氢离子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银离子能够与Cl-、SO42-、CO32-沉淀,若溶液中存在银离子,则三种离子都不能共存;
故答案为:CO32-;Cl-、SO42-、CO3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离子共存,把握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的关系以及离子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  )
A.冰毒、黄连素B.海洛因、冰毒C.大麻、摇头丸D.黄曲霉素、尼古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CO和H2O(g)浓度变化如图
(1)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mol•L-1•min-1
(2)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c(C{O}_{2})×c({H}_{2})}{c(CO)c({H}_{2}O)}$(写表达式).
(3)该反应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增大,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时间(min)COH2OCO2H2
00.2000.30000
20.1380.2380.0620J062
3c1c2c3c3
4c1c2 c3c3
50.11602160.084 
60.0960.2660.104 
①c1数值大于0.08mol•L-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D,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A.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原子数都相同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D.国际上规定,0.012 kg 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气态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1.28 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 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2)已知CO、CO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5 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8 L,则可推知该混合气体中含CO4.2 g,所含C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
(3)将4 g NaOH溶于180g水中,才能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
(4)同温同压下SO2 与He密度之比为16:1,若质量相等,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常温下,向100mL 0.01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 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强酸(填“强”或“弱”),理由是0.01 mol•L-1 HA溶液的pH为2,说明HA完全电离.
(2)MA稀溶液的pH=a,则a<7(填“>”、“<”或“=”),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1
(3)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M+)>c(A-)>c(OH-)>c(H+).
(4)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2c(A-)(填“>”、“<”或“=”);若此时溶液中pH=10,则c(MOH)+c(OH-)=0.005+1×10-10 mol•L-1(用代数式表示).
(5)K点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K点为等浓度的MA和MOH的混合溶液,MOH的电离程度大于MA的水解程度,使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图中,横坐标为向一定量的某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的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量,其中符合在含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丙;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有红褐色的沉淀生成.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用一束激光照射,若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
(3)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3++3H2O(沸水)$\frac{\underline{\;\;△\;\;}}{\;}$Fe(OH)3(胶体)+3H+
(4)乙同学想将Fe(OH)3胶体提纯,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渗析.
(5)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产生的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溶解为黄色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将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发生的反应:2MnO4-+16H++10Cl-═2Mn2++5Cl2↑+8H2O.现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已知反应
物和生成物有KCl、H2SO4、KMnO4、MnSO4、H2O、K2SO4、Cl2
(1)已知该反应中,KMnO4得到电子,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2KMnO4+10KCl+8H2SO4(浓)═2MnSO4+6K2SO4+5Cl2↑+8H2O;
(2)上述反应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5电子
(3)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回紫红色,请判断下列正确的是A
A.氧化性:BiO3->MnO4->Cl2              B.氧化性:BiO3->Cl2>MnO4-
C.氧化性:MnO4->BiO3->Cl2     D.氧化性:Cl2>MnO4->B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