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
②CO2(g)+3H2(g)═CH3OH(g)+H2O(g)△H=-58kJ•mol-1
③CO2(g)+H2(g)═CO(g)+H2O(g)△H=+4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H-HC-OC$\frac{\underline{\;←\;}}{\;}$OH-OC-H
E/(kJ•mol-14363431076465x
则x=413.
(2)若T℃时将6molCO2和 8mol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中状态Ⅰ(图中实线)所示.图中数据A(1,6)代表在1min时H2的物质的量是6mol.

①T℃时状态I条件下,0--3min内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v=0.28mol/(L•mi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平衡常数K=0.5;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仅改变某一条件后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状态Ⅱ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③一定温度下,此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依据的是a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CO2和水蒸气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v正(H2)=3v逆(CH3OH )
d.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④CO与H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温度:T1<T2<T3
B.正反应速率:v(a)>v(c);v(b)>v(d)
C.平衡常数:K(a)>K(c);K(b)>K(d)
D.平均摩尔质量:M(a)<M(c);M(b)>M(d)
⑤800K向下列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molH2发生反应①,如图3所示甲容器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c (H2)甲>c(H2)乙.

分析 (1)已知:①CO(g)+2H2(g)?CH3OH(g)△H
②CO2(g)+3H2(g)?CH3OH(g)+H2O(g)△H=-58kJ/mol
③CO2(g)+H2(g)?CO(g)+H2O(g)△H=+41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②-③=①,据此计算△H,再结合键能计算x;
(2)①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0~3min内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由图可知,T℃时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frac{6mol}{2L}$=3mol/L,据此结合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②Ⅱ在4min达到平衡,且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比Ⅰ小,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正向移动,再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可得;
③可逆反应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据此分析;
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
B.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故温度T1<T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d两点压强相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C.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温度T1<T3,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值增大.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d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
D.CO转化率的越大,n越小,由M=$\frac{m}{n}$,判断;
⑤甲为恒温恒压容器,乙为恒温恒容容器,800K向下列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molH2发生反应①,CO(g)+2H2(g)═CH3OH(g),随反应进行甲中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乙中随气体压强减小体积缩小,过程中压强大于甲,相对于甲可以是平衡正向进行最后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 解:(1)已知:①CO(g)+2H2(g)?CH3OH(g)△H
②CO2(g)+3H2(g)?CH3OH(g)+H2O(g)△H=-58kJ/mol
③CO2(g)+H2(g)?CO(g)+H2O(g)△H=+41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②-③=①,则①中的△H=-58kJ/mol-41kJ/mol=-99kJ/mol;
此时△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1076kJ•mol-1+435×2kJ•mol-1)-(xkJ•mol-1×3+465kJ•mol-1+343kJ•mol-1)=-99kJ/mol,解得x=413,
故答案为:413;
(2)①T℃时状态I条件下,3min时H2的物质的量为3mol;变化5mol,根据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可知CH3OH(g)的变化物质的量为$\frac{5}{3}$mol,此时0~3min内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v=$\frac{\frac{\frac{5}{3}mol}{2L}}{3min}$≈0.28mol/(L•min);
由图可知,T℃时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frac{6mol}{2L}$=3mol/L,则:
                      CO2(g)+3H2(g)?CH3OH(g)+H2O(g)
开始(mol/L):3             4                0                   0   
变化(mol/L):1             3                 1                  1
平衡(mol/L):2             1                 1                  1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frac{1×1}{2×{1}^{3}}$=0.5,
故答案为:0.28 mol/(L•min);0.5;
②从图象可知:Ⅱ在4min达到平衡,说明反应速率加快,可为升高温度,加催化剂,增大压强,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比Ⅰ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该反应是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应该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增大压强;
③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58kJ/mol在恒容容器中进行,
a.反应气体体积减小,恒容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减小,平衡后,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体积比保持不变,说明在内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v(H2)=3v(CH3OH)=3v(CH3OH),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平衡,故c正确;       
d.气体质量和容器体积保持不变,任何时刻,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则T1<T2<T3,故A正确;
B.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故温度T1<T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υ(a)<υ(c).b、d两点温度相同,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点大于d点压强,则v(b)>v(d),故B错误;
C.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温度T1<T3,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K(a)>K(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d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则K(b)=K(d),故C错误;$\frac{m}{n}$
D.CO转化率的越大,n越小,由M=,可知,a点n小,则M(a)>M(c),M(b)>M(d),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⑤甲为恒温恒压容器,乙为恒温恒容容器,800K向下列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molH2发生反应①,CO(g)+2H2(g)═CH3OH(g),随反应进行甲中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乙中随气体压强减小体积缩小,过程中压强大于甲,相对于甲可以是平衡正向进行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H2的浓度c (H2)甲>c(H2)乙.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重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N2H4(肼或联氨)燃料电池(产生稳定、无污染的物质)原理如图1所示.

①M区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e-═N2↑+4H+
②用上述电池做电源,用图2装置电解饱和氯化钾溶液(电极均为惰性电极),设饱和氯化钾溶液体积为500mL,当溶液的pH值变为13时(在常温下测定),若该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为80%,则需消耗N2H4的质量为0.5g(假设溶液电解前后体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4H18O6B.含有羟基、羧基和苯基
C.能发生取代反应D.能使溴的水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煤燃烧后的主要产物是CO、CO2

(1)已知:①C(s)+H2O(g)?CO(g)+H2(g)△H1=+131.3KJ/mol
②C(s)+2H2O(g)?CO2(g)+2H2(g)△H2=+90.0kJ/mol
③CO2(g)+H2(g)?CO(g)+H2O(g)△H3
△H3=+41.3kJ/mol,在反应①的体系中加入催化剂,△Hl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以CO2为原料可制备甲醇: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向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g)和3mol H2(g),测得CO2(g)和CH3OH(g)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 所示.
①图1中N表示的是CO2(填化学式);0~8min内,以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8mol/(L•min).
②在一定条件下,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L和X的关系如图2 所示,L和X分别表示温度或压强.X表示的物理量是压强(填“温度”或“压强”),Ll <(填“>”或“<”) L2
(3)向一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发生反应2CO2(g)═2CO(g)+O2(g),在不同温度下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3所示.1600℃时反应达到平衡,则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0.0125.
(4)草酸锌可应用于有机合成、电子工业等.工业上制取ZnC2O4的原理如图4所示(电解液不参加反应),Zn电极是阳(填“正”“负”“阴”或“阳”)极.已知在Pb电极区得到ZnC2O4,则P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2e-=C2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氨可用于制取氨水、液氮、氮肥(尿素、碳铵等)、硝酸、铵盐、纯碱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化肥、制药、合成纤维、塑料等行业中,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
(1)以甲烷为原料可制得合成氨气用的氢气.图1是一定温度、压强下,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2mol H2(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H2O(g)?CO(g)+3H2(g)△H=3(E2-E1)(△H用E1、E2、E3表示).
(2)CO可使合成氨的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因此工业上常用乙酸二氨合铜(I)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体中的CO,反应原理:[Cu(NH32CH3COO](l)+CO(g)+NH3(g)?[Cu(NH33]CH3COO•CO(l)△H<0,
吸收后的乙酸铜氨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再生而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则再生的适宜条件是B(填字母序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3)已知N2(g)+3H2?2NH3(g)△H=-94.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各时间段最终均达平衡状态.
①在2L容器中发生反应,时段Ⅰ放出的热量为94.4kJ.
②25min时采取的某种措施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③时段Ⅲ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37.(保留3位有数字)
(4)电化学降解N的原理如图3所示.电源正极为A(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由碳的氧化物直接合成乙醇燃料已进入大规模生产.
(1)如采取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乙醇,化学反应方程式:2CO(g)+4H2(g)?CH3CH2OH(g)+H2O(g)△H;若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 CO与20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CO的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已知:2CO(g)+O2(g)═2CO2(g)△H1=-566kJ•mol-1
2H2(g)+O2(g)═2H2O(l)△H2=-572kJ•mol-1
CH3CH2OH(g)+3O2(g)═2CO2(g)+3H2O(g)△H3=-1366kJ•mol-1
H2O(g)═H2O(l)△H4=-44kJ•mol-1
①△H=-300kJ•mol-1
②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tC(填“>”、“<”或“﹦”).
③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0.25L4•mol-4
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S),是用煤气(CO+H2)格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用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以金属镍(燃料极)为催化剂制成的.负极上CO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CO32-═2CO2
(2)工业上还可以采取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乙醇,并且更被化学工作者推崇,但是在相同条件下,由CO制取CH3CH2OH的平衡常数远远大于由CO2制取CH3CH2OH 的平衡常数.请推测化学工作者认可由CO2制取CH3CH2OH的优点主要是:原料易得、原料无污染、可以减轻温室效应等.
(3)目前工业上也可以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若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实线).
①请在答题卷图中绘出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②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升高温度,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增大压强.
(4)将标准状况下4.48L CO2通入1L 0.3mol•L-1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2CO3
B.c(OH-)+c(CO32-)=c(H2CO3)+c(H+
C.c(Na+)+c(H+)=c(HCO3-)+2c(CO32-)+c(OH-
D.2c(Na+)=3c(HCO3-)+3c(CO32-)+3c(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对于2SO2(g)+O2(g)?2SO3(g)△H<0  反应来说:
(1)若将2mol SO2气体和1mol O2气体在2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经2min 建立平衡,此时测得 SO3浓度为 0.8mol•L-1,该条件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60L•mol-1
(2)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下列条件重新达到平衡时能使平衡常数K增大的有B(填字母).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        D.移出生成的SO3
(3)一定温度下,若将8mol SO2气体和 4mol O2气体混合置于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SO2的转化率和O2的转化率相等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SO2=2v(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一定温度下,将8mol SO2和4mol O2气体混合置于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经t1时间达到平衡,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0mol.若使SO2、O2、SO3三种气体均增加1mol,则平衡向右移动(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铊盐与氰化钾被列为A级危险品,铊(Tl)与铝同主族,原子序数为81,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且已知Ag++Fe2+═Ag+Fe3+,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Tl+最外层有3个电子
B.氧化性:Tl3+>Ag+>Fe3+
C.Tl(OH)3与Al(OH)3相似,也是两性氢氧化物
D.铊位于第五周期 III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啊正确的为(  )
①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可以使溴水褪色
②煤经过气化、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得到清洁燃料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④1摩尔葡萄糖可以水解生成2摩尔乳酸(C3H6O3
⑤聚合物可由单体CH3-CH=CH2 和CH2=CH2加聚制得
⑥煤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可以用干馏方法获得苯.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