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HNO3作氧化剂转化的NO2是还原产物,NO作还原剂转化的NO2是氧化产物,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价数相等计算;
(2)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
(3)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4)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
(5)根据液面上方是否有红棕色NO2产生判断;
(6)根据是否改变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或溶解气体的浓度判断.
解答 解:(1)HNO3作氧化剂转化的NO2是还原产物,NO作还原剂转化的NO2是氧化产物,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价数相等,则2n(氧化产物)=n(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故答案为:1:2;
(2)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装置④中盛放浓硫酸,
故答案为: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3)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故答案为: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4)装置①中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将NO2转化为NO;3NO2+H2O═2HNO3+NO;
(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故答案为: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也可在Cu(NO3)2的浓溶液中通入NO2进行比较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d方案),确定是否是因为溶有NO2引起的;方案b由于Cu(NO3)2和溶解在其中的NO2浓度均可发生变化,故无法确定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故acd正确,
故答案为:ac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探究实验设计,利用对比的方法判断硝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是对基础知识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理解原理与各装置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编号 | 甲 | 乙 | 丙 |
样品质量(g) | 9.6 | 12.8 | 64.0 |
气体体积(L) | 5.04 | 6.72 | 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frac{[C]•[{H}_{2}O]}{[CO]•[{H}_{2}]}$ | B. | K=$\frac{[CO]•[{H}_{2}]}{[C]•[{H}_{2}O]}$ | C. | K=$\frac{[CO]•[{H}_{2}]}{[{H}_{2}O]}$ | D. | K=$\frac{[{H}_{2}O]}{[CO]•[{H}_{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