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1)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H=-190kJ/mol
①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d.
a.υ(O2=2v(SO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②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SO2和0.10mol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则υ(O2)=0.036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4molSO2和0.2molO2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0.54mol<n(SO3)<0.6mol.
(2)工业生产尿素的原理是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1)+H2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如下:
T/°C165175185195
K111.974.150.634.8
①△H< 0 (填“>”、“<”或“=”)
②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frac{{n(N{H_3})}}{{n(C{O_2})}}=x$,下图是氨碳比(x)与CO2平衡转化率(a)的关系.a随着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NH3的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增大CO2的转化率.
(3)图中的B点处,NH3的平衡转化率为32%.

分析 (1)①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来判断;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求出氧气的速率;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利用极限法求出再次达平衡后n(SO3)的范围;
(2)①依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分析判断反应吸热、放热;
②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进行;
(3)依据x含义和图象数据分析结合化学方程式换算氨气转化率.

解答 解:(1)①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来判断,
a、v(O2)=$\frac{1}{2}$v(SO3),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所以未平衡,故错误;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含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气体的密度=$\frac{质量}{体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不会发生变化,故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d、该反应为气体的分子总数减少的反应,当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含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bd;
②当生成0.18molSO3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2SO2+O2$?_{△}^{五氧化二钒}$2SO3
          1                  2
           x           0.18mol
  则   $\frac{1}{x}$=$\frac{2}{0.18}$    
解之得:x=0.09mol
v(O2)=$\frac{0.09mol}{5L×0.5min}$=0.036mol.L-1•min-1
继续通入0.40mol SO2和0.20mol O2,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用极限法求出n(SO3)的范围,
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n(SO3)=0.18×3=0.54mol,
假设0.60molSO2完全生成SO3,根据化学方程式2SO2+O2$?_{△}^{五氧化二钒}$2SO3,可知n(SO3)=0.6mol,
所以再次达到平衡时,0.54mol<n(SO3)<0.60mol.                                   
故答案为:0.036; 向正反应方向;0.54; 0.6;
(2)①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答案为:<;
②2NH3 (g)+CO2 (g)?CO(NH22 (l)+H2O (l),图象分析判断,增大氨气浓度平衡正向进行,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NH3的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增大CO2的转化率;
(3)B点处x=4,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二氧化碳转化率为64%,假设氨气为4mol,二氧化碳为1mol,则反应的二氧化碳为0.64mol,
依据化学方程式2NH3(g)+CO2(g)?CO(NH22(l)+H2O(l)反应的氨气为1.28mol,
NH3的平衡转化率=$\frac{1.28mol}{4mol}$×100%=32%,
故答案为:32%.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的计算等问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1)分析有机物的结构,有助于对其性质的掌握.
①有机物(CH33CCH2OH的名称为a(填字母)
a.2,2-二甲基-1-丙醇    b.2,2,2-三甲基-2-乙醇     c.2,2-二甲基-2-丁醇
②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c(填字母)
a、;b.CH≡CCH3;   c、
③欲区分,可选用b(填字母)
a.AgNO3溶液     b.溴水    c.FeCl3溶液
(2)丹参素分子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结构简式为
①丹参素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少是7个.
②1mol丹参素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③丹参素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与足量溴水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下面是某有机物中间体的部分合成路线:
①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和羰基.
②A与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后,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③B→C反应的类型为还原反应;该反应还可能产生另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其有效成分为Ca(ClO)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实验室常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Cl2,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其中,方程式转移电子数为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若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mL,则其物质的量为0.03mol.
(3)将Cl2通入到湿润的有色布条中的现象中有色布条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教材中给出了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了探究Na2O2与H2O反应的机理,某学习探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为良好后装入药品;
②保持K1打开、K2关闭,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入试管,此时A中无气体产生;
③挤压装有酚酞的胶头滴管,使酚酞滴入试管中,A中溶液显红色;
④挤压装有稀盐酸的胶头滴管,使酸液滴入试管中,红色消失后再滴加2滴;
⑤用双连打气球向A中鼓气,使A中溶液通过喷头进入B中支管,发现淀粉KI溶液变蓝,KMnO4溶液褪色;
⑥迅速打开止水夹K2,关闭K1,继续向A中鼓气,待A中溶液进入C中约三分之一时停止鼓气.然后用热水浴加热C片刻,C中有气泡冒出,经检验为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2)若向Na2O2中滴加适量的盐酸,也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且最后溶液呈中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4HCl═4NaCl+2H2O+O2↑.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淀粉KI溶液变蓝的原因2I-+2H++H2O2=I2+2H2O.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KMnO4溶液褪色的原因(MnO4-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Mn2+,不考虑MnO4-氧化Cl-)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A中用冰盐冷浴和C中用热水浴的作用分别是防止生成的H2O2分解,促使H2O2分解.
(6)由此实验探究可知:Na2O2与H2O反应的机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O2+2H2O═2NaOH+H2O2,2H2O2$\frac{\underline{\;\;△\;\;}}{\;}$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已知A 是一种分子量为28的气态烃,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醇羟基.
(2)B通过两次氧化可得到D,也可通过反应④直接氧化为D,则需要加入的氧化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任填一种).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H2=CH2+H2O$\stackrel{一定条件下}{→}$CH3CH2OH;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4)反应⑤可按下进行:
【实验步骤】
如图2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mL 95%的B,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 D,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ml 饱和碳酸钠溶液,按图2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乙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试回答:
【实验结果】
a.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b.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问题探究】
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防止乙醇和乙酸挥发.
(查阅资料可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写出C5H12的所有的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1 LpH=2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至V L,pH随lgV的变化
B.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变化的曲线,图中温度T1>T2
C.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小于b点
D.图4表示同一温度下,在不同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BaO2(s)?2BaO(s)+O2(g),O2的平衡浓度与容器容积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有aA3+bBn-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n值是(  )
A.a-3-bB.b-3-aC.a+3-bD.a-3+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