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A,B,C,D,E代表5种元素.请按要求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N;其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原子的名称为氯,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Fe,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Cu,其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分析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离子核外都有18个电子,则B为Cl,C为K;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3d轨道电子数为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应为Cu,原子序数为29.

解答 解:(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为N元素,其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故答案为:N;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则B为Cl元素、C为K元素,钾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氯;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为Fe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Fe;1s22s22p63s23p63d64s2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故E为Cu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故答案为: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点评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构与位置关系,注意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及特例,比较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气态烃A和B按2:3(体积比)混合后,取0.1mol与一定量氧气混合燃烧,产物为CO、CO2和水蒸气.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灼热的CuO及碱石灰,最后碱石灰增重7.04g.求A和B可能的分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苯、甲苯和苯酚的性质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甲苯30°C时即可发生硝化反应,比苯的硝化容易,是由于甲基对苯环的影响
B.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甲苯可以,是由于甲基对苯环的影响
C.苯酚可以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比苯的溴代容易,是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D.由于苯环和取代基的相互影响导致二者的性质均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34克NH3共有8mol原子,0.1molH2S共有1.204×1023个氢原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H3和H2S气体的质量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有机物A~G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五元环状化合物,其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1个峰;F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3个峰,峰面积比为2:2:3;G是一种合成橡胶和树脂的一种重要原料.

已知:(R为烃基)
Ⅰ.$\stackrel{H_{2}O}{→}$2RCOOH

Ⅱ.RCOOH$\stackrel{LiAlH_{4}}{→}$RCH2OH 
请回答以下问题:
(1)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2)若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其中两种的结构简式: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H═CHCOOH+H2$→_{△}^{Ni}$HOOCCH2CH2COOH.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5)有机物Y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而且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Y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校高三同学高考前重做以下两个课本实验,请你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铝热反应实验:取磁性氧化铁粉按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图)进行铝热反应,将反应后所得“铁块”溶于盐酸,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血红色.
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因“铁块”中可能混有没反应完的磁性氧化铁外,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是熔融的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②若要证明反应所得“铁块”中含有金属铝,可用NaOH(填化学式)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KI在经酸化的溶液中被空气氧化的反应式为:4H++4I-+O2=2I2+2H2O.该反应的速率受温度、酸度、溶剂、试剂浓度等影响,可用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来观测该反应的速率.已知,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在温度升高时灵敏度会降低,高于75℃则不能显色;淀粉浓度越高显色越灵敏、颜色也越深.
实验小组拟用0.8mol•L-1 KI溶液、0.1mol•L-1H2SO4溶液、淀粉溶液等来探究温度、酸度对上述反应速率的影响,他们做了A-C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温度/℃H2SO4体积/mLKI溶液体积/mLH2O体积/mL淀粉溶液
/mL
出现蓝色时间/s
A39105515
BTB10551没出现蓝色
C51055139
Dt
①为确保A组实验在39℃下进行,应采用的控温操作方法是将量出的各种溶液分别装在试管中,再将试管全部放在同一水浴中加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溶液的温度.
②A-C三组实验时,都加入了5mL水,其目的是为了在后续研究酸度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时保持KI和淀粉浓度不变(凡表达出“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意思的各种合理答案都得分).
③B组实验中“没出现蓝色”,原因是温度(TB)高于75℃,淀粉与碘不显色.
④请你为小组设计D组实验方案(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设计的5个数据),以帮助小组完成探究目标.
⑤按你设计的实验数据,请你预测一个t值,并写出与你预测相对应的探究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
①BF3 ②CH2═CH2 ③ ④CH≡CH ⑤NH3 ⑥CH4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将铁、铝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过滤得到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质量正好与原固体质量相等,则原固体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A.14.3%B.12.5%C.87.5%D.8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根据图中包含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248 kJ的能量
B.436 kJ/mol是指断开1 mol H2中的H-H键需要放出436 kJ的能量
C.431kJ/mol是指生成2 mol 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 kJ的能量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 kJ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