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A用于制备氯气,发生MnO2+2Cl-+4H+ $\frac{\underline{\;\;△\;\;}}{\;}$Mn2++Cl2↑+2H2O,B、C用于除杂,分别除去氯化氢和水,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表面形成一薄层,可增大硫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反应,因二氯化硫遇水易分解,F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并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以此解答该题.
(1)A用于制备氯气,发生MnO2+2Cl-+4H+ $\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制得的氯气不纯,混有氯化氢和水,应除去;
(3)由粉末状变为一薄层,增大了反应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
(4)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介于水浴温度0-100℃,最好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冷却用冰水冷却;
(5)二氯化硫分子中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据此书写电子式,二氯化硫与SO3作用生成亚硫酰氯和二氧化硫;
(6)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依据不足溶液消耗体积的变化分析判断误差,结合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
解答 解:(1)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 $\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 +4HCl $\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制得的氯气不纯,混有氯化氢和水,除去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除水用浓硫酸,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表面形成一薄层,可增大硫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反应,能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
(4)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介于水浴温度0-100℃,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二氯化硫(SCl2)熔点-78℃,可以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却,防止E中液体二氯化硫(SCl2)挥发,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却;
(5)二氯化硫分子中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据此书写电子式为:,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二氯化硫与SO3作用生成亚硫酰氯的化学方程式为SCl2+SO3=SOCl2+SO2 ,故答案为:,SCl2+SO3=SOCl2+SO2;
(6)结合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选项,
A.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使得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所配溶液浓度减小;
D.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C、D.
点评 本题考查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实验原理理解等,为高频考点,侧重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与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题中信二氯化硫遇水易分解为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开始沉淀时的pH | 沉淀完全时的pH | |
Mg2+ | 9.6 | 11.0 |
Ca2+ | 12.2 | c(OH-)=1.8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时间(min)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压强比(P后/P前) | 0.98 | 0.90 | 0.80 | 0.70 | 0.70 | 0.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⑤⑥ | B. | ①②④⑥ | C. | ①③⑤⑦ | D. | ①③⑥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