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氢气、一氧化碳、烷烃均是常见的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1g H2和32g O2混合点燃,充分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3kJ热量,相同条件下3mol H2和32g O2混合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72KJ.
(2)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时放出热量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该反应生成CO2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200mL,此时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frac{13}{2}$O2═4CO2(g)+5H2O(g)的△H=-8QkJ/mol.
(3)现有CO、H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能量为424.5kJ,且生成18g液态水,则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为22.4L.
(4)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H=-572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H=-2220kJ•mol-1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4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3078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3:1.

分析 (1)1g即0.5molH2和32g即1molO2混合点燃生成0.5molH2O,充分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3kJ热量,所以相同条件下3molH2和32g O2混合充分燃烧生成2molH2O液态水,据此计算;
(2)KOH的物质的量为0.2L×5mol/L=1mol,根据钾离子守恒,故n(K2CO3)=1mol×$\frac{1}{2}$=0.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由n(CO2)=n(K2CO3)=0.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丁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frac{1}{4}$=$\frac{1}{8}$mol,即$\frac{1}{8}$mol丁烷放出的热量大小为QkJ,据此计算;
(3)根据18g水,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
(4)先根据方程式求出H2和C3H8的燃烧热,设H2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C3H8的物质的量为4mol-n,根据放出的热量列方程式解答.

解答 解:(1)1g即0.5molH2和32g即1molO2混合点燃生成0.5molH2O,充分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3kJ热量,所以相同条件下3molH2和32g O2混合充分燃烧生成2molH2O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3×4=572KJ,故答案为:572KJ;
(2)KOH的物质的量为0.2L×5mol/L=1mol,根据钾离子守恒,故n(K2CO3)=1mol×$\frac{1}{2}$=0.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由n(CO2)=n(K2CO3)=0.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丁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frac{1}{4}$=$\frac{1}{8}$mol,即$\frac{1}{8}$mol丁烷放出的热量大小为QkJ,故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kJ×8=8QkJ,故答案为:-8QkJ/mol;
(3)因为生成的H2O是18g,是1mol,故消耗氢气物质的量为1mol,体积为22.4L,故答案为:22.4;
(4)设混合气中H2的物质的量为n,则C3H8的物质的量为4mol-n,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6kJ,
根据题意,列方程为:286kJ/mol×n+2220.0kJ/mol×(4mol-n)=3078kJ,
解得:n=3mol,
C3H8的物质的量为4mol-3mol=1mol,
所以混合气体中H2与C3H8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3mol:1mol=3:1,
故答案为:3:1.

点评 本题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载体考查根据方程式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基本公式并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二氧化硒( 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03或浓H2S0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在回收过程中涉及如下化学反应:①SeO2+4KI+4HN03═Se+2I2+4KN03+2H2O;②Se+2H2S04(浓)═2SO2+Se02+2H20;③Se+4HN03(浓)═Se0+4N02+2H2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eO2、H2S04(浓)、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04(浓)>SeO2>I2
B.反应①中Se是氧化产物,I2是还原产物
C.反应①中生成0.6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4NA
D.反应②、③中等量的Se消耗浓H2S04和浓HN0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g CH4含有4NA个电子
B.0.1mol铁和0.1mol铜分别与0.1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L H2O中分子数为0.5NA
D.0.1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0.2NA个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2.24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100molNaOH溶液至Cu2+恰好沉淀完全,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是(  )mol•L-1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温度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I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II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X(g)+Y(g)?4Z(g);△H>0
B.若其它条件不变,平衡后又加入一定量X,正速率增大、逆速率减小,X的转化率减小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列有关Na2C03和NaC0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等浓度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03<NaC03
B.热稳定性Na2C03<NaHC03
C.常温时水溶性Na2C03<NaHC03
D.相对分子质量Na2C03<NaHC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工厂的废金属屑中主要成分为Cu、Fe和Al,此外还含有少量Al2O3和Fe2O3,该厂用上述废金属屑制取新型高效水处理剂Na2FeO4(高铁酸钠)等产品,过程如下:
I.向废金属屑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II.向I所得固体中加入过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III.向II所得固体中继续加入热的稀H2SO4,同时不断鼓入空气,固体溶解得CuSO4溶液;
IV.…
(1)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Al2O3+2NaOH═2NaAlO2+H2O.
(2)步骤II所得的滤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表明滤液中不存在Fe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可能的原因2Fe3++Fe═3Fe2+
(3)步骤III获得CuS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2+4H+═2Cu2++2H2O.
(4)步骤II所得滤液经进一步处理可制得Na2FeO4,流程如下:

①测得滤液中c(Fe2+) 为a mol•L-1,若要处理1m3滤液,理论上需要消耗25% 的H2O2溶液68ak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写出由Fe(OH)3制取Na2FeO4的化学方程式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H3(g)+CO2(g)?NH2COONH4(s)△H<0
(1)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1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
③尾气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2)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 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8000 或 8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混合气体G可能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CuSO4;b.澄清石灰水;c.灼热CuO;d.碱石灰;e.酸性品红溶液;f.定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药品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
A.G→a→c→f→b→d→c→bB.G→c→b→d→c→f→c→aC.G→a→e→f→b→d→cD.G→b→f→a→d→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